董文莉
摘要:通過開展有特色的國球文化,開發乒乓球的課程,提高老師自身體育素質,尋找一個完善的學習和訓練的方法,同時進一步營造學習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對乒乓球的學習興趣,通過對體育教學的改革,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乒乓文化活的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國球 文化建設 課程改革
自2007年8月開始,我擔任本校校長這一管理工作,進入課堂一線,了解情況,開展調研工作,并將我校在城關區教育局對各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成績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連續七年我校文化課水平測試成績在全區一直居于前列,而對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方面的評價不高,處于全區中下水平,體育藝術方面的評價權重得分幾乎為零,學校工作缺少創新和特色。如何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是當時我們急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于是,我校聘請專家和教育局領導對學校的教師資源、學生狀況、家庭教育、社區資源、教學設備等等進行全面評估,綜合分析學校的整體辦學狀況,確立了“文化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思路。
1開展乒乓文化的意義
學校文化是學校之魂,它代表了學校的精神內涵,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它能筑就師生幸福完整的校園生活,建設師生共同的文化家園,搭建學校和諧的文化氛圍,突出學校文化的個性化、序列化、人文化和制度化。乒乓是中國的國球,而國球文化也是中國乒乓球文化,乒乓球速度快,變化多,要求練習者在短時間內對瞬息萬變的擊球有較強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它能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協調性。通過參加乒乓球運動,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切磋球技,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目的。
2文化立校
2010年,乒乓球運動已經在全校普及開來,校國球隊也已經建立,從乒乓課程的設置到乒乓大課間的實施,一人一排的特色逐漸凸顯。使乒乓特色輻射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更加系統化,從而促進學校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促進學校整體工作的提升。
“以乒乓特色興校,用國球精神育人,”通過國球物化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活動文化四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建設國球文化。除舊納新,我們修訂了適合學校文化建設的各類規章制度,并在“國球館”“啟蒙苑”“乒乓墻”“乒乓長廊”的建設中,不斷提高和完善學校乒乓環境文化建設,現已涵蓋了乒乓球運動的起源、國球發展史、乒乓外交、乒乓技術、乒乓規則、乒乓健將等多方面的內容。每年舉辦一屆乒乓體育文化節,結合體藝“2+1項目”,結合乒乓大課間,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拓寬國球活動文化建設的平臺。我校完成了乒乓球由一項運動到一種文化的轉折跨越。
3特色興校
對體育課程的改革。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乒乓校園文化的日益積淀、球隊規模的日漸擴大、成績的日益提高,我校文化建設團隊抓住這一契機,因地制宜適時開發了乒乓校本課程,利用乒乓技能課,綜合性學習課,使國球校本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飽滿。我校采取“五步走”的開發策略:即“建設團隊——制定方案——開發課程——活動展示——資料積累”。我校成立了乒乓校本課程編訂小組,結合各個年級學生的學齡特征制定課程大綱,并細化落實至各個年級各個學期,由乒乓校本課程編訂小組分年級承擔課程教材的采編并進行教學實踐,整理優秀教學設計,編訂為可操作的簡案集,并不斷完善。為了使這項特色課程能夠更好地推開,我們在操場上井字形擺放了30張乒乓球臺,滿足了特色課程的開展。
(1)我校改革了全校國家體育課程教學的時間、場地、進度,由教導處統一安排,在每學期固定1.5個月~2個月的時間集中完成國家課程中規定的基本的教學內容,如跑、跳、投、技能技巧等;并按不同的活動內容統一劃定相應的活動區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安排在相應的教學區域內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教導處還統一安排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保證各年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活動場地不沖突,從學校管理層面保證國家課程規定的學習內容得到保障。每學期剩下的2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我校繼續將乒乓球臺井字形擺放,開展乒乓特色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導處隨時了解實施情況,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和協調。
(2)實施“分散安排”——除了統一安排國家課程的學習內容之外,我們還將國家課程規定的一些教學內容分散到學校特色課程的學習之中,使它與學校特色課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我們要求體育教師在完成學校特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將跳繩、徒手體操、素質練習等一些身體活動滲透其中,使學生能夠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4質量強校
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水平,以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根據我校的基本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我校的乒乓球教學工作進行科學管理,制定得力措施,保證特色教育工作的提升。
(1)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建立領導小組,制定一個完善的乒乓球課程管理制度,包括考核獎勵。同時,在施行計劃時,把乒乓教育放在平時議事日程之首位,明確目標,內容詳細,加大對本校體育工作的宣傳和貫徹。
(2)堅持課程研究。因為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術。不管是什么打法,戰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如想提高乒乓基本的技術,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這時就要教師加強對科學的研究,把全年級的乒乓課程和活動課程教學,編制進入本校的課程。
(3)普及提高相結合。大力開展本校的乒乓球運動,提高乒乓球的普及工作,打造一個以乒乓球文化的特色學校,對廣大家長宣傳乒乓球教學的意義,營造以乒乓球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廣播、學校網頁等途徑宣傳乒乓球文化,在乒乓球活動中可增加興趣小組,豐富乒乓文化的活動,如乒乓知識競賽、乒乓攝影繪畫強化、乒乓小專題研究等活動,來進一步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
5結語
在國球文化建設中,我們建立了“學校——學生——家庭——社會”的效應鏈,通過國球文化和全民健身兩條線,將文化和健康理念植入社會,影響社會,服務社會,得到了多方的社會認可。國家部教育督學以及甘肅省總督學在我校進行教育質量檢測時高度評價了我校“發展陽光體育,以國球特色促進學校發展,形成文化積淀”的做法。世界乒乓球冠軍、中國乒乓球女隊總教練、中國乒羽協會副主席陸元盛高度肯定了我校的乒乓特色,認為“學校普及乒乓運動,挖掘乒乓文化,真正使國球這項全民運動深入人心。”一陣春風可以釀造一個春天;一根杠桿可以撬動一個地球;相信通過我校師生的不懈努力,一定會使乒乓球特色教育在我們的校園里更好的開花結果,最終成為引領我校發展的校園主流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海俠.開展國球運動,提高農村中學生綜合素質——探討“領會教學法”在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21):86.
[2]董聲.國球發展的悖論[J].體育文化導刊,2015,(1):13-16.
[3]沈文麗.鄭州市龍子湖高校園區大學生乒乓球項目開展現狀調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4(1):87-89.
[4]藺華.論乒乓球的教育思路[J].科技視界,2015,(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