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教育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最基本的學科之一,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隨著教育領域的發展,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邏輯推導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基于此,本文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通過本文研究能夠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人們越來越重視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人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一切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都在為學習成績服務,常常出現“高分低能”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條件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1 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基本模式,教師往往僅僅為了完成學校和教育部門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成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而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新課標規定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倡學生自行探究,鼓勵學生在創新實踐中獲得學習和提高。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填鴨式”、“應試”教育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而應當取而代之的是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素質教育在高中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在新的形勢下,高中教育應當在如何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提高關注和投入。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認清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這一現實,只有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去引導他們,才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甚至是高考的成績產生無可比擬的重要影響。
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最好的老師便是學生自身對數學的興趣,但是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本質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問題的思考僅僅停留在表層而沒有深入理解,不能將數學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便會使高中數學學習更加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時間也會明顯加長。因此,想要更深層次進行學習,就需要教師確立在實踐中利用創新思維來分析問題這一出發點,將分析問題作為教學的根基,明確在做某一類題目時所要注意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對問題的個人見解。一切事物都是在其自身不斷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得到提升的,對高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想要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就要加強對數學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創新,學校應高度重視教師教育方式的創新和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創新中具體化發展并得到很好地理解和吸收。
2 高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現如今高考對高中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數學概念和公式的基本理解,而要結合不同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解題中往往要采用不同的數學思維,所以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從高一階段抓起。
2.1 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有一個和諧、溫馨、寬松的教學氛圍來實現,通過這樣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思想上的放松,頭腦中不受機械固定的教學方式的限制,就不會受到定勢思維的影響,有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思考和自主學習效果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即使學生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進而轉向正確的方法。
同時,教師應積極肯定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創新性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多種方法進行解題。關心學生的思考方式,制造寬松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取得進步。
此外,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在課堂中有效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思維的潛能時,教師可以有效設置情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更為具體地理解抽象化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述“點斜式直線方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內容設置這樣的情境:在直線方程家族中有這樣一個成員,他的表示方式是y-y1=k(x-x1),我們叫它點斜式方程,那么問題來了,這個點斜式的斜率是什么?斜率的范圍是什么?具體怎么表示?斜率這一概念在實際生活中有著怎樣的應用?通過故事情境與生活聯系起來,讓繁瑣的公式和理念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其他知識點的理解,在自我思考和自我創新的基礎上提高成績。
2.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當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大重要途徑。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問題意識能夠促進思維的產生和發散,如果一個人缺乏問題意識,那么他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常常是缺乏洞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的,而如果一個人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那么他常常能夠更加細致的觀察生活,觀察事物,并愿意主動地去探求事物之間的聯系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常常產生奇思妙想,對現存事物進行創新。所以,在高中數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但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許多顯而易見的問題并不需要學生來進行提問和思考討論,那些結構復雜、內容深奧的知識點才是需要教師下功夫去研究和與學生們進行探討思考的,只有在分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才能加深對數學方法的運用熟練程度,才能不斷培養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并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去讓學生尋找答案進而回答,而是應當強調培養和發揮學生的對于事物提出問題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觀察事物和產生疑問的主觀能動性,要將同一問題涉及到的不同知識點分階段引導學生學習,使他們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
此外,高中數學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往往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許多問題要運用多種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來進行解題。因此,學生要注意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對比分析不同問題的解題技巧,在解題時主動鍛煉創新意識,問題的提出要做到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如小組討論、教師點評等,最后還要學會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分析和自我修正,這樣才能逐步地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水平。
2.3 采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分層教育模式的實施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層教學在教學之前首先要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一定的標準將不同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據此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保證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最大程度上獲得成績的提升。
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有利于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個性發展,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一種模式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學們可以在這種學習環境當中激發出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的是,分層教學以學生自我為中心,在教學中居于主體地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快樂中不斷取得進步。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時期對高中生提倡素質教育,分層教育模式也以其“以人為本”的優勢和原則很好地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在今后的教育要以所有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將我國“因材施教”的傳統,通過分層教育模式加以發揚,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地進行教育和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提升他們數學學習成績的同時,幫助他們贏得高考,成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麗.高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1(14).
[2]徐兆娟.高一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4).
[3]楊于澤.淺議高中數學的學法指導[J].青年文學家,2011(13).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