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紅
摘要: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文獻信息檢索能力與信息處理技能,是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和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多年的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闡述和分析了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方案和改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文獻信息檢索課 信息素養教育
一、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
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文獻信息檢索能力與信息處理技能,是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大學生掌握文獻信息檢索的技能,國家教育部先后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下文,要求各高校將文獻信息檢索課程列入高等教育計劃,之后全國大部分高校開始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迅猛發展,以往的教課內容、方法、模式、師資隊伍等已落后于形勢的發展,特別是高職院校傳統意義上的文獻信息檢索課亟需改革與創新。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并能迅速準確地獲取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已經成為當代人獲取知識與發展的基本素質。作為方興未艾的高職院校,如何抓住學生的特點,增強情報意識,提高文獻信息檢索效率,培養自學能力,這不僅僅是一個掌握工具與方法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學生成才與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不斷跟進新內容,不斷改革創新,將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工作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現狀
1.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概況
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中,一般在某一學期,集中安排較少學時的文獻信息檢索課,采取“授課、實習、考核”一次完成的這樣一種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枯燥,提不起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更無助于信息意識的養成。而信息意識是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的信息思維習慣,并通過實踐不斷強化,而傳統授課模式僅憑幾十個學時的傳授和灌輸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達不到全面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也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經過認真的分析、梳理和研究,認為在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中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即無論是在學期安排、學時安排、教學安排,還是實踐教學的安排,師資隊伍的建設上都存在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2.重視程度不夠,思想認識不足
盡管大家都知道文獻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工具課和方法課,是影響學生提高其他各項技能的瓶頸和端口之一,但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對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相比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而言,文獻信息檢索課經常被動地處于無足輕重的尷尬地位,這也從中可以看出多數的高職院校對文獻信息檢索課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學時少,又是選修課,甚至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簡單的文獻信息檢索知識普及,致使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發展缺乏延續、延展與創新,更難以可持續性發展。對學生來講,認為反正是選修課,上不上課,成績好壞無所謂,只要不掛科就行。自己從事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工作20多年來,遇到這樣的學生為數也不少。他們平時不怎么上課,實習也不愿參加,總是找各種理由請假,目的就是越少上課越好。
3.師資力量不足,水平參差不齊
對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傳統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有較為專業的教學團隊,可以給予課程教學強有力的支撐。但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中,圖書情報專業的教師較少,教學力量嚴重不足。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是原來講授語文、政治、計算機課程的基礎課教師,甚至是專業課教師,拿起教材就教授學生文獻信息檢索課知識。由于專業知識的缺失,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是文獻信息檢索課的老師大多數是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兼任的,盡管專業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但是教學經驗卻嚴重不足。同時,他們既要保證完成圖書館正常開館的工作任務,還要承擔學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授課任務,這樣就使得任課教師的精力不夠,備課時間不足,教學效果也難以獲得有效地保證。因此,師資力量的不足,也是困擾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
4.學生興趣不高,實踐活動不夠
相對于普通本科在校大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學生的“失敗感”和“挫折感”更加明顯,心理壓力更大,心理問題也更多。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與“高門檻”,更是讓學生承受了更大的學習、心理、就業與發展壓力。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學生會在專業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無暇顧及文獻信息檢索課這類被他們稱作“邊緣化”的課程。同時,文獻信息檢索本身是偏重實踐教學的一門課程,但是在高職院校中卻往往是本末倒置,即課堂理論知識灌輸過多,而囿于實習場所不足、電腦設備陳舊、上網電腦數量不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致使學生的上機、上網實際動手操作實踐的環節較弱。同時,與文獻信息檢索課相關的課外活動較少,甚至沒有,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一個因素。
三、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進對策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所面臨的問題,筆者對該課的教學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1.因地制宜,進一步改進課程體系
由于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同,學生的學習素質與能力架構也不同,所以其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自然也不能一致,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必須有別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內容。在課程體系上,文獻信息檢索課作為其中一個環節,除了必須遵循其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外,還必須注重高職院校的特殊性,本著“精要、管用”的原則,更加突出其專業性、目的性。要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的比重,強力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文獻信息檢索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聯系,找到兩者比較適應的平衡點。做到突出重點、注重實踐、有的放矢,絕不能生搬硬套學科體系,抱著教材照本宣科,而不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具體情況。同時,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大多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導致脫離實際,特色不鮮明的情況,亟需開發適應高職院校自身需要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教材。
2.強化培訓,著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師資力量薄弱,是高職院校的一個普遍而又現實的問題。既不能漠視此問題的存在,也不能片面地打破結構。而是要從現有師資的培養、培訓入手,努力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一是要進行圖書信息情報文獻基礎知識的專業培訓,使教師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獻信息檢索課教材的內容。二是要進行教學方式方法培訓。如制作計算機教學課件,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努力解決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三是要緊跟學科和技術前沿進行重點培訓。例如,目前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重點,是計算機網絡文獻信息資源檢索的教學,那么就需要教師加強現代化電子數據庫和網絡文獻信息資源檢索、下載獲取和使用方法方面的培訓。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如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電子數據庫資源,如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萬方數字化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以及各類特色數據庫等。還要重視教師的自學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的培訓。四是要“走出去”“請進來”,汲取先進的文獻信息檢索方法與理論,并將之融入到教學中去,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3.提高興趣,努力引導學生浸潤其中
教育與引導是先導。要提高認識,讓學生明確文獻信息檢索對學習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性與必要性。興趣與愛好是動力。要豐富載體,教師可以與學校相關部門聯合,如開展“讀書月”、計算機文獻信息檢索競賽等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讀書興趣,也可以提高文獻信息的檢索能力。動機與信念是關鍵。要科學導向,讓同學們樹立為職業而學習、為發展而學習的理念。鼓勵大家主動學習文獻信息檢索知識與技能,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增強自學的能力。同時,教師要跟蹤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及時推薦學習內容,及時推薦有關文獻信息。例如,每年兩次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A、B級考試,我們可以通過作報告的形式,向學生們推薦新東方英語多媒體學習庫等內容的電子信息資源。學生們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我們可以及時向他們推薦有關的特色數據庫。這樣可以彌補文獻信息檢索課課時少、課時過于集中的不足,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淑華.網絡環境下文獻檢索課教學的現狀與創新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09,(2):49-51.
[2]王勇.關于我院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咸寧學院學報,2008,28(1):157-159.
[3]李艷玲,郭楠,于成杰.關于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30-31.
[4]王若冰,馬靜.基于高校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J].現代情報,2007,(8):212-214.
[5]干林,王敏.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1,(34):3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