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并購重組再迎政策松綁
審批流程已不再構成影響并購重組的時間因素
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4月24日,證監會公布對《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提出對第十四條、第四十四條的適用意見。兩條補丁條款一是放大了上市企業資產重組配套資金的比例;二是對借殼上市連續注入同一資產的累計額度進行管控。
今年5月22日,《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實施后經過半年“新老劃斷”的過渡期正式結束,除“借殼上市”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進行審核外,上市公司包括現金并購在內的其它并購重組形式均取消行政審核。此后對于非許可類重組預案將在直通披露后停牌10個工作日后進行事后審核;許可類重組預案披露一并納入直通車披露范圍,并實施相同的事后審核機制安排。
不過,Wind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上市公司發生重組案例185起,卻有17家公司宣布終止重組。
“并購重組在行政審批流程上的簡化并不意味著放松,而是更加市場化,從事前的行政管控,變為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在并購重組支付工具上也更加多樣,包括可轉債、優先股、過橋融資、并購貸款、并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沈國權對《上海國資》表示,在發行條件、重組審核時間縮短、工具多樣的前提下,要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寬松的政策,以市值管理的名義操縱利益、內幕交易、虛增資產、做“假”的重組。
除了取消不構成借殼上市的出售行為的審批外,實施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與過去相比呈現的幾大突破,包括規定了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價格不低于市場參考價的90%等定價機制;放松了非關聯第三方買賣股份的門檻限制等;撤消了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標的的盈利預測報告的強制要求,非盈利企業同樣可以作為并購標的。
而4月出臺的針對《管理辦法》的兩個補丁性文件規定,則進一步從規范性、獨立性和合規性上提出要求。
第14條規定,上市公司在12個月內連續對同一或者相關資產進行購買、出售的,以其累計數分別計算相應數額?;凇吨亟M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重組行為的特殊性,為防止化整為零規避監管,嚴格執行擬注入資產的完整性、合規性和獨立性。
“這是為了防止借殼中實際控制發生變更后,通過不斷注入同一上市公司的行為,借殼的標準更加完善,明確注入資產的參照標準是按照上一個年度的凈資產審計報告反映的財務數據,借殼的標準更加完善?!鄙驀鴻啾硎尽?/p>
而第44條規定,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比例從25%擴大至100%,即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比例不超過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100%的,一并由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予以審核;超過100%的,一并由發行審核委員會予以審核。
“過去超過交易總金額的25%,由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和發審委審批;眼下配套融資不超過交易金額的100%時,審批完全由并購重組委一并承擔,不再由發審委審批,簡化流程,從制度上為上市公司今后產能擴張等舉措滿足了資金需求。”沈國權表示。
由于今后注冊制可能把IPO的審核權下放至交易所,證監會僅負責注冊,市場推測,并購重組委的審核權或也可能下放至交易所,但并購重組專家咨詢委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在此基礎上,《管理辦法》完善了兼并重組企業所得稅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政策。針對企業通過合并、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轉讓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債務和勞動力的,不屬于增值稅和營業稅征收范圍,不視同銷售而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今年以來,針對資產并購重組共有四項稅務文件,“兩松兩緊”,進一步細化和規范了資產劃轉的稅務規則。
國稅總局今年2月6日發布7號文規定,非居民企業通過轉讓直接或間接持有中國應稅財產的境外企業股權,包括非居民企業重組引起境外企業股東變化等情況,應稅財產來源于境內的,均需按照規定申報所得稅;3月18日,《關于企業向境外關聯方支付費用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即16號公告)發布,規定了四類費用“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加強企業向境外關聯支付費用的監管力度。無疑,兩文均是落實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解決利用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借助BVI等方式以避稅逃稅的問題。
另一方面,針對《關于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109號文)出臺的配套政策文件40號公告,以及《關于非貨幣性資產投資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116號文),以“分期遞延確認收入”的方式,分攤了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所得后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包括國內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而取得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所得,這無疑寬延了企業的納稅時點。
“116號文規定,可在不超過五年期限內,分期均勻計入相應年限的應納稅所得額,從稅收方面鼓勵換股等資產重組的方式”。沈國權表示,實際上在五年分攤繳納的期限內,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企業的稅費會進一步豁免。
據國泰君安統計,2014年超過300家公司通過并購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遠遠超過2014年IPO公司數量。
“從《管理辦法》半年的過渡期看,一方面上市公司為了做大做強,加速規模發展、打通產業鏈,通過發行股份進行資產重組的方式成為熱點;另一方面對于IPO上市無望的企業以及渴望退出的PE機構來說,以并購重組為題材的二級市場也如火如荼?!鄙驀鴻啾硎?眼下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較高,不少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拆分VIE結構回歸A股也逐漸增多,眾多非上市的優質企業也期望通過借殼登陸A股市場。
沈國權表示,目前,并購重組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跨界并購眾多;二是跨境并購興起。“除了按照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并購延伸相關的業務板塊外,去年跨界并購的奇怪現象在于非相關產業并購,例如制造業并購游戲行業,游戲行業并購影視娛樂業等,一方面源于傳統企業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面臨發展阻力,希望尋求新的主營業務;另一方面,對于被并購企業來說,不愿被同行企業收購,于是更傾向于尋找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且不會受到業務層面的管制。”沈國權解釋。
對于跨境并購來說,過去以中國企業裝到海外企業上市為主,眼下海外資產可能逐漸裝入中國企業上市,引入具備優質品牌和技術的高估值資產。
《管理辦法》第九條鼓勵海外并購基金等多樣化工具,通過并購基金購買國外企業股份后,再由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定增基金的途徑,將打破傳統境外投資的商委備案流程。
沈國權表示,今年并購重組將面臨新的趨勢,即針對規模較小的創業型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的并購增多,這對于上市公司的行業轉型和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較大;此外,以兩個上市公司為主體之間的并購將增多。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審批流程已不再構成影響并購重組的時間因素,最大問題在于發行股份企業和被并購的標的企業在成長性、規范性和獨立性的審計問題,例如稅務、工商、環保、土地等合法性;財務數據、人事、與關聯方資產的切割和剝離等獨立性。
此外,雙方利益仍會博弈持久,股市低迷時,上市公司不愿意以低價發行股份來并購其他標的資產,稀釋股份;但當股市估值偏高,被并購企業則認為換股不合算。
“目前,進入新三板的企業眾多,一部分企業經過一段時間業績表現穩健良好、具備成長性、信息披露規范,將成為上市公司并購的對象,借道新三板無疑是一條捷徑?!鄙驀鴻啾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