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浦亦稚
蘇州工業園區將外派國資監管專員
國資辦委派專員出任園區國有企業外部董事或外部監事,以國有股東身份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中行使國有產權監管職能
文‖ 浦亦稚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國資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進監管模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并重,尤其要通過對國企董監事制度的創新,有效提升出資人外部監督對國資的監管效能,同時發揮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在國資監管中的作用,逐步推進國資部門將監管重心從管資產轉向管資本。
——園區國資三級監管架構尚未實現有效運行
就蘇州工業園區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國資辦——投資控股公司——國有企業的三級監管架構,其中投資控股公司的定位是園區管委會直屬的、國有獨資的資本運營公司,經國資部門授權對國有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責,主要職能方向是對所出資企業進行價值形態的產權管理和資本運營。但是當前投控公司作為中間層公司的地位剛明確不久,其對所出資企業的市場化管控能力還不盡如任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三級監管架構的成熟運行與成效顯現,仍有待時日。
——出資人外部監督資源缺乏統籌配置
出資人外部監督是國有資產監督的重要形式之一。當前,投資控股公司受國資辦委托行使部分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但鑒于其所處的發展階段,其向所出資企業所委派的部分董監事還不能真正發揮國有產權代表的作用。從國資辦代表管委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角度來說,也尚未形成外派監事會、獨立董事(外部董事)、財務總監等出資人外部監督格局。
——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
從企業自身內部的監管情況來看,由于法人治理結構不盡完善,紀檢監察、內控、審計等資源缺乏較好的統籌,內部監督的聯動與合力沒有形成。由于國企董監事會成員的構成大部分是內部董監事,董事會在科學決策、監事會在專業有效監督方面與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內部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園區構建國資監管專員制度的總體構想是:由園區工委管委會在園區國資內部或者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一批監管專員,國資辦委派專員出任園區國有企業外部董事或外部監事,以國有股東身份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中行使國有產權監管職能。
對于國有獨資公司,國資辦將直接委派監管專員出任外部監事或專職監事會主席;對于投控公司所出資企業,國資辦將根據相應的產權關系以控股方出資人名義委派專員出任外部董監事,代表投控公司履行股東職責。其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專員出任外部董事;其他公司,專員出任專職監事會主席或外部監事。
國資監管專員任期內不在任職企業擔任其他職務,也不在任職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任職。
首先,國資監管專員制度通過向國企委派外部董事或監事,以國有產權代表身份在任職公司董監事會上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并將重要的信息和分析研究及時反饋給投控公司和國資辦,是園區國資辦職能的有效延伸與重要補充,這種安排一方面有效分擔國資辦的監管職責,一方面協助投控公司加強對所出資企業的投資管控,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國有資產出資人應享有的利益,有效保障國有股東權益。
同時,這項制度將有效提升企業內部監督效能。一是國資監管專員將協助推進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督促企業正常召開董監事會議,匯總分析企業董監事會工作進展情況,指導企業董監事會完善制度和規范運作。二是專員制度將協助企業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整合企業監事會、審計、財務、紀檢監察等內部監督資源,與國資辦及專員管理機構形成信息共享機制,構建監督工作平臺,形成監督合力,構筑風險防范網絡體系。
此外,專員制度是園區國資監管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資辦—投資控股公司—國有企業”三級監管架構有效成熟運行之前,監管專員與國資辦、投控公司將形成園區監管格局的“三駕馬車”,其中國資辦主要負責宏觀層面的指導、協調和管理,投控公司對出資企業進行投資管控和價值管理,國資監管專員通過擔任企業外部董事或監事,及時了解、監督國企經營管理現狀,定期將重要信息、分析評價和相關建議意見反饋至投控公司和國資辦,為投控公司和國資辦在加強國企投資管理、實施國企內部控制、考核國企經營業績等方面科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根據目前國資辦監管20家國有企業的現狀,將選聘5名監管專員和5名監管助理,組成5個工作督導組。每個工作督導組由1名監管專員和1名監管助理組成,負責監督4家國有企業。
監管專員人選是具備投資、財經和法務等領域的專業背景知識,具有較強的決策判斷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原則上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由園區管委會從內部選拔或外部招聘,內部選拔范圍包括管委會管理的國企領導班子、管委會機關事業單位處長以上干部,其中從國企領導班子中選聘的監管專員應具有相關專業高級職稱。
監管專員主要職責包括:擔任國有企業外部董監事,督促國企正常召開董監事會議,參加企業董監事會議和股東會;對國企的財務、業務發展和管理情況開展調研活動,形成向國資辦定期提交分析研究報告的制度,并提出建議意見;監督國企“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情況,視實際情況列席各公司“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會議;對國企負責人不當言行進行監督,及時向園區有關職能部門反映有關情況,并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與國企相關人員進行約談;對國企開展專項調查或專項審計,對國企考核指標設置提出相關建議;根據國資辦總體要求,推進國資監管信息系統建設;指導國企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預防腐敗。
外部董事還需履行以下職責:《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的董事職責;對所任職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并就股權重組、投融資、資產處置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意見;出席任職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依據投資控股公司出資持股比例,代表國有股東對重大經營決策、管理者選擇、收益分配等重要事項提交議案、發表意見并進行表決,為投控公司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專職監事會主席或外部監事還需履行以下職責:對任職公司的財務、經營管理的合法性進行監督檢查;對任職公司的經營計劃、財務分析報告進行審核并提交書面意見;參與審議任職公司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以及其它重要財務活動和重大決策事項;對任職公司主要領導人員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對違反黨紀、法律、法規、公司決議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及時糾正,上報國資辦并提出處理建議;建立對所任職公司內控管理的工作情況報告制度。
一是建立監管專員報告制度。實行半年度監督檢查報告、專項監督檢查報告、年度綜合評價報告制度,準確、及時、全面反映報告期內公司重大經營事項和業績評價,其中年度綜合報告經國資辦審核后同時報送紀工委和組織部門。
二是建立監管專員任期制度。外部董監事每屆任期為3年,任期滿后將根據專員的履職情況與實際工作需求對其進行輪崗。
三是建立工作指導機制,國資辦每年年初按照國資國企會議部署,對監管專員的年度工作重點和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下達指導意見和總體要求,監管專員據此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任務分解計劃。
四是監管專員參與國資辦對企業的年度考核工作,對國企經營管理情況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發表專業意見。
國資監管專員的薪酬體系,由園區管委會薪酬委員會決策制定,國資辦負責對監管專員所出任的外部董監事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其薪酬參照公司高管標準,同時應符合市場與行業慣例。監管專員年度評價或任期評價結果為不稱職的,履職過程中對國資辦和任職公司有不誠信行為的,予以免職。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國資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