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趙 悅,杜立輝
(大連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校園文化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是大學賴以生存、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根本。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教職工思想水平、生活質量與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帶動學校科學研究、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等工作水平的提升。高校工會代表全體教職工的利益,其所具有的橋梁紐帶作用及特有的群眾性,使得它有責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大學校園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環境中形成的人文氛圍和校園精神,是廣大師生共同擁有與遵守的價值觀念、社會心理、思維模式和校園規范[1]。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黨委、行政、群團各個系統的密切配合與相互協作。對工會而言,其主要任務是堅持黨委的統一領導、面向全校教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在具體工作中,工會應當有效利用自身在組織體系、工作方式、宣傳設施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其引導、規劃、組織與實踐的功能[2],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真正起到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教職工隊伍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品味不僅對在校大學生具有言傳身教的作用,也將直接影響學校的科研、教學、隊伍建設的質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新思想、新文化、新價值觀不斷涌現,對教職工隊伍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等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因此,工會應當以提升校園文化品味作為工作的目標之一,建立正確而積極的文化輿論導向,緊密團結教職工共同參與高水平校園文化建設,將其進一步引導至對深層次、高水平精神文化的追求上來,推動教職工隊伍形成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要求與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向心力和集體凝聚力。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龐雜的系統性工程,必須要有明確、合理的規劃與建設方案。作為教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工會應積極參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工作,堅持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認真真做足功課。一方面,規劃工作應順應文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能反映時代發展的特征,同時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崗位教職工及家屬的口味;另一方面,要充分聽取廣大教職工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訴求和意見,將其帶入校園文化建設方案的制定工作中來,為教職工爭取更多的文化權益,從而保證校園文化建設規劃與執行方案帶有人文關懷,更具有可操作性。
正確的方向引導、合理的建設規劃,最終都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到實踐中來。高校工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直接實踐者,地位舉足輕重。首先,工會應積極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組織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各項事務管理,維護教職工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其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工作重點,不斷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教職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再次,通過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廣大教職工的業務生活,擴大教職工之間的橫向溝通與交流,為其提供展現自身風采的舞臺,提高教職工的集體歸屬感與榮譽感。
基層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有效途徑。當前,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已經深入人心,而隨著高校行政管理體制透明化程度日益提高,教職工參與學校治理的愿望也不斷增強。但當前教職工對學校民主管理與監督的介入程度普遍不深,很少公開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甚至有人認為提意見也不會有人管,積極性普遍不高。
高校工會工作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均離不開廣大教職工的支持與積極參與。要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必須從制度入手,引導廣大教職工參與到制度建設中來,積極參政議政,參與學校各項事務管理,從而從根本上保證校園文化建設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2014年7月3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及《補充通知》,嚴格規范基層工會經費的支出范圍,并明令經費支出的“八不準”。但在實際工作中,尤其對于基層工會組織,經費支出缺乏明確的事項引導與報銷流程,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工作的開展,工會干部普遍對報銷工作感到為難。因此,出于謹慎原則,各級工會組織往往將支出范圍進一步收緊,從而影響了教職工的正常福利。同時,各部門工會干部一般缺乏財務專業知識,對不斷變化與調整的工會財務管理辦法與學校財務制度并不是特別了解,需要更明確的財務培訓與操作指導。
組織效率與人員素質是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就當前高校工會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編制數量小、分支機構多而不全、兼職干部多且普遍缺乏培訓等問題,組織與干部力量偏弱。特別是下屬的各部門工會組織,擔任工會干部的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對工會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也很少受過系統的工會業務培訓,難免存在重視程度不足、工作經驗缺乏等問題,使其工作主要集中于發放福利和組織文體活動,無法深入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在下屬工會組織中,崗位變動、人員調動等人事變動較為頻繁,工會干部的人員穩定性不能保證,這將直接影響到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在基層的執行力度與實際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與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形式多樣的媒體節目、新文娛活動百花齊放,廣大教職工的文化品味變得越來越高,對文體活動創新性的要求也越來越來強烈。尤其是廣大青年教職工,更樂于接觸新鮮文化事物,參與新鮮文體娛樂活動。如果工會的工作還是慣用傳統經驗搞“老一套”,將使得教職工的參與積極性變得越來越低。但長期以來,高校工會的文體活動依舊以體育競賽和文藝表演為主,文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缺乏創新性思維的指導,缺乏社會主流流行元素的融入,也缺少必要的對外交流工作,不能準確把握教職工文化興趣的熱點,形式單一,缺乏新鮮感,導致文體活動在教職工中的影響力不夠,參與積極性不高。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職工群體的新生力量,是學校未來發展的依靠力量。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高、思想活躍,但面臨工作任務重、經濟收入相對較低的困境,在思想上容易出現以下三類問題:一是以自我為中心,對自身價值、能力缺乏客觀評價,不能很好地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片面追求個人利益,忽視集體的作用;二是偏向追求專業提升,忽視政治學習工作,參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情低,對政治漠不關心,思想政治的先進性不明顯;三是容易受到社會不良之風的侵蝕,思想有失偏頗,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輕視師德師風修養,甚至在學生面前也表現出一些不良價值取向。[3]一般來說,當前青年教師人數較多,是學院本科教學與實習、科研實驗、對外交流等具體工作的執行者,也是學院師資建設、學科建設的重點培養對象,代表了學院未來發展的希望。但沉重的科研任務、臨時性的事務性工作,以及育兒、養老等家庭責任,給他們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將可能影響到學院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工會要堅持忠實代表教職工的根本利益,努力維護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的權利,及時反映和解決教職工的各類問題,提高廣大教職工的話語權,從而提高教職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要做好制度文化建設,建立科學規范、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體系,根據發展需要不斷健全與完善,從提案的發起、到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再到事后監督,均要有教職工的廣泛參與。要不斷創新民主管理的手段,充分發揮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有效利用微信、微博、手機APP等新型網絡社交平臺,努力使基層民主體現校園文化特色。
在嚴格遵守《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及學校基本財務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校工會、財務部門應根據工會活動的特點,及時制定相應的報賬流程與操作指南,為各級工會組織的經費使用提供參考。要定期開展工會人員財務培訓工作,強化基層工會干部的財務水平,進一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4]。同時,各級工會的經費使用應采取預算制度,認真執行財務公開制度,避免經費浪費與違紀事件發生。
堅持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加強工會組織建設,推動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不斷選拔思想政治覺悟高、創新能力強、熱愛工會工作、服務意識強的干部充實到工會工作崗位。不斷提高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堅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干部隊伍要學會深入到基層、深入到教職工群體,切實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努力為教職工排憂解難。建立工會干部隊伍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創新能力,優化工作方式,活動開展要體現出層次性、多樣性,突出亮點,體現人文關懷,爭創一流。
高校工會應做多層面與多角度的分析,做好整體規劃,用發展的思維創新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和形式。一方面要通過充分調研了解廣大教職工的文化需求。工會干部要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充分了解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專業特點師生員工的興趣愛好與文化需求。同時,積極與其他高校、社會團體開展橫向交流,及時關注各類媒體、社交網絡推出的新型文體活動,汲取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的有益經驗。另一方面,要膽大心細、勇于創新,充分結合社會流行元素對傳統活動的形式與方法進行改進,探索性地開展新型文體娛樂活動,力爭將其做成校園特色與學校品牌。
高校工會應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基層民主、人文關懷及文體活動融為一體,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推動學校教代會制度與校務公開制度的不斷完善,保證青年教師參與學校基層民主建設的權利,重視青年教師的呼聲。切實關心廣大青年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能及時伸出援手,多為其辦好事、辦實事,體現真正的人文關懷;根據青年教師進取心強、興趣廣泛的特點,在清楚了解其“想干什么、喜歡干什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文化、體育和娛樂活動,為廣大青年教職工提供展現風采、溝通交流的舞臺,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1]王偉.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1):39-41.
[2]徐吉平,劉江.高校工會推進先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角色定位及其實現路徑[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4,(1):17-20.
[3]魏希.關于高校工會增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4):32-33.
[4]羅習珍,涂淑娟.試論新形勢下高校工會財務管理工作[J].山東工會論壇,2014,(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