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越 梁林梅 王瑞濤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微信公眾平臺輔助中小學生在線學習的設計研究
——以“探索職業:航空”網絡課程為例
夏穎越 梁林梅 王瑞濤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線學習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筆者結合自己對“探索職業:航空”這一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實踐,并通過瀏覽閱讀文獻,關注大量教育類微信公眾號,對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微媒體進行功能挖掘,緊密切合中小學生學習特點及需求,從實踐探索中總結出微信公眾號的特點并對其推送的消息進行分類,得出微信公眾號消息設計的依據及輔助在線學習的原則,旨在為借助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在線學習的網絡教育機構及混合教育機構提供設計及應用的理論參考。
微信公眾平臺;在線學習;設計研究
“探索職業:航空”是視像中國遠程教育發展中心與東方航空公司聯合為中學生開設的通識類職業生涯規劃網絡課程,旨在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全面化、自主性發展的需求。課程從航空乘客(尤其是青少年乘客)的視角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通過模塊化的內容設計,采用在線自主學習與網上研討等多種形式,旨在培養中學生了解和探索航空職業的興趣。[1]生涯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根據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總結出來的,中學生已經從“職業生涯覺察”階段步入到“職業生涯探索”階段,處于此階段的中學生已經對自己的能力、興趣有所了解,開始熟悉周圍的工作世界及廣泛的職業面,并了解自身與工作世界的關系,意識到工作對個人的重要性,以為將來選擇職業作準備。[2]職業生涯規劃網絡課程為學生能深入認識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為能勝任此職業需要做的前期準備提供了機會。然而在通過信息技術支持職業生涯課程開展的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學對象及職業生涯課程開展形式的特殊性,僅僅依靠在線平臺不足以支持學生對職業生涯知識的認識及探索,因此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在線學習中也是實踐探索的選擇。據2015年1月的微信數據研究報告顯示,近八成的微信用戶關注了微信公眾賬號。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賬號的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方便生活和學習知識。[3]可見微信公眾號應用于教學領域也有其現實的需求。
筆者通過對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間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發現微信應用于教學的研究多是對模式的探索、微信學習支持功能的挖掘分析及微信應用的策略設計上。例如朱婷婷提出了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模式,指出了微信輔助教學具有用戶管理、消息推送、消息管理、自動回復等功能,并對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開展的策略和方法進行研究。[4]倪禮豪將微信公眾號在學習中的支撐手段總結為:多角度的技術支持、促進個性化學習、學習過程有效跟蹤、實現學習自我管理與評價、可控的權限管理機制、方便實現權限管理。[5]王萍對微信應用于移動學習過程中的支持功能和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對微信、QQ、微博這些主要的社會媒體的學習支持特征進行了比較,并分析了微信與學習者個人學習環境要素間的協同關系。[6]然而隨著互聯網“內容為王”的原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者學習體驗,已經成為在線學習開展、實施的關鍵。因此微信的設計及應用,應當更加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學習需求,切合學習者普遍面臨的現實困惑,發揮微信在在線學習中的輔助補償功能。因此筆者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總結出微信在中小學在線學習中的優勢。
(一)解決在線課程的有限知識負荷問題
職業生涯課程主要依靠當前國際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運動中比較成熟的EDX開源網絡學習平臺進行開展,具有跨區域、跨年級的特點,因此課程內容以通識類知識為主。“探索職業:航空”在線課程共六個模塊,模塊負載量為每周1—2個小時,有限的課程負載量使得課程開發者不得不將職業生涯知識內容壓縮,抽取重要知識內容并作為考核點呈現給學習者。然而對于某一職業的探索,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想要深入了解的知識點,這時候,微信公眾平臺便起到了補償輔助在線學習內容,解決在線課程的有限知識負荷的問題。
(二)解決學習者知識迷航問題
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雖然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對知識進行正確的選擇及組織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從豐富繁雜的知識互聯網上快速有效地獲取學習資源更是困難。而具有明確教育目標的微信公眾平臺則是為特定的學習對象推送經過編排加工的具有一定主題性和目的性的消息,這些消息具有圖文聲形并茂的特點,是由文本、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相結合來幫助中學生對某一知識主題進行探索,這不僅有利于在較短的消息篇幅中傳遞大量的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傳播,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意義的理解和建構。
(三)降低信息獲取的難度
目前的中小學生,基本上都是00后,中小學生在傳統學習模式的限制下,不能便捷地利用電腦客戶端進行學習交流及知識拓展。微信公眾號主要終端載體——智能手機的普及,解決了這一問題。騰訊大數據官網在2015年6月發布的《00后:移動互聯網崛起新勢力》中提到: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00后比90后更早地接觸豐富的網絡信息,高于三分之一比例的14歲以下青少年已經持有智能手機,其中初中生是持有智能手機的最大群體,占目前持有智能手機青少年群體的73.1%。[7]除此之外,傳播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傳播門檻的不斷降低。[8]微信公眾號借助用戶普及率廣、設備易攜帶、入手快、易操作、界面簡潔等特點,極大地滿足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對微信公眾號消息資源易獲性的要求。
(四)滿足學習者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
微信公眾號具有明確的功能和目標,幫助讀者增長某一方面的見聞,或者就社會中的某一領域進行探討和感悟,在此基礎上幫助讀者建立或開拓新的思維和觀念,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關注相應的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微媒體,是以用戶為中心,具有傳播內容的多媒體性、傳播渠道的便捷性特點,大大豐富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支持學習者的碎片化學習行為、移動學習行為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學習行為,降低了消息傳播過程中信息獲取的成本,優化了學習環境,極大地滿足了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一)消息內容分類
1.通知類消息
通知類消息,顧名思義是具有消息提醒的功能,同步網絡課程的教學進程,向學員推送課程模塊上線通知及課程活動通知,包括視頻講座、測驗期限、討論任務等明細說明,方便學員及時了解課程動態和任務安排。“探索職業:航空”在每周五推送的多條圖文消息中,會專門有一條,總結上一模塊的網絡學習情況,并為學習者制訂下一周的學習任務清單,通知學習者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2.知識拓展類消息
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重,在線學習不能花費學員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探索職業:航空”網絡課程的內容設置盡量以短小精悍的特點為主,且每一模塊的知識單元不宜過多,這就意味著在線課程并不能把某一主題的知識全面深入地展現出來,基于此,微信推送的知識拓展類的消息就很好地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課程的設計者可以把學生必學的部分以網絡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把選學的部分設計成微信消息推送給學生,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內容,且不算入考核范圍內。
3.時效類消息
微信公眾號時效類消息主要是幫助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同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探索職業:航空”的微信設計者通過捕捉當前的時事或結合學生能在生活中普遍有過的相關體驗,將生活中對此類職業的所見所聞,加工成有利于學習者深化課程所學,強化經驗與知識之間的意義聯系的消息。
4.其他
除了以上三種消息類型之外,“探索職業:航空”微信公眾號還推送作品展示類消息來展示學習者的優秀成果,增強學員對網絡課程學習的黏貼度;學習者推薦和設計類的消息則支持學習者參與消息內容的設計,或是學習者自己加工制作的消息,或是由學習者自己線下閱讀瀏覽而推薦的內容符合課程需求的消息,借此類消息來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表揚單類的消息,是對表現優秀、積極的學員專門提出表揚,起到強化學習效果的作用。
(二)消息設計依據
1.適配學習者特征
適配學習者原則是微信消息內容設計中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微信公眾號消息是學習資源的一種,需要考慮是否和學習者的需要、能力水平相適配。[9]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預備知識水平較低,考慮到初中生的專業特點及學習時間安排,消息內容的難度設計定位于通俗易懂的低難度。且參與到在線學習的學生多為初中生,這個年齡層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知識的學習和消息的閱讀有自己的興趣選擇,所以在對內容的選材上消息設計者應當把握好學習者的興趣與需求。例如在課程開始前,設計者利用微信鏈接發布學習者需求調查問卷,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關注論壇中或其他交流媒體上學習者對興趣需求的表達,并從中獲得消息內容選題及呈現方式的啟示。除此之外,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自律性上有所不足,學生的學習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督,而微信通知類消息的設定,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通過提醒學習者的學習任務及通知課程模塊的上線、關閉時間來督促學習者按時完成任務。
對于中小學生來講,學生的學習動機多是來自附屬內驅力,因此需要借助ARCS動機模型,對學習者的動機進行激發及保持。再者由于微信內容閱讀不歸入考核標準中,所以微信內容的設計除了要結合網絡課程之外,還要更加注重其趣味性,并盡量聯系生活,增強知識的關聯性,內容不宜太難,并應盡量短小精悍。
2.適配網絡課程內容
微信公眾號的知識拓展消息內容設計旨在促進學生原有認知與新知識的意義聯系,補充網絡課程的學習。在線學習開展的過程中,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者來說,網絡課程不能做到大篇幅的細致講解,通常是每個模塊只有四到六個微視頻進行模塊主題的講授。微視頻雖然以短小精悍的特點著稱,但相比傳統課程的知識傳授形式來說,學習者航空方面知識經驗不足,而開門見山式的內容學習,不利于學習者的知識建構及系統性地掌握課程內容。故此,微信公眾號知識拓展類消息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設計者可以利用知識拓展類消息,同步網絡課程最新開放的模塊,來補充當前模塊主題的選學內容,輔助學習者對課程新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對于課程知識難以吸收和理解的部分,微信公眾號消息可以給出梳理總結。
3.適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情感體驗這三類。這三種教學目標權重分配不同,網絡化學習模式不同,微信消息的內容設計及呈現形式也不大相同。知識掌握目標下的微信消息內容注重其科學性和嚴謹性,能力培養目標下的微信消息內容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而情感體驗目標下的微信消息內容則關注生活經驗與課程內容的契合及學生的反饋情況。設計者應當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消息的選材和設計制作上,適配當前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知識、能力及情感的獲得。除此之外,一個定位和“腔調”都很鮮明、能夠用一句話闡述清晰的微信公眾號,要比“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微信公眾號更容易培養用戶的閱讀習慣和依賴。[10]微信公眾號在輔助在線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具有明確的定位和主題性,保證學習者對所需求的主題內容進行明確的選擇。
“探索職業:航空”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航空知識、體驗網絡學習、認識和探索航空職業,其微信公眾號的推廣與使用,也與其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和情感體驗這三大教學目標相適配。其中了解航空知識屬于知識掌握目標層次,主要通過向學習者推送知識拓展類消息實現;體驗網絡學習則是情感體驗目標層次,主要通過引導并促進學習者微信消息轉載、分享、互動行為實現;認識和探索航空職業既是知識掌握目標層次也是情感體驗目標層次,主要通過學習者持續不斷地關注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消息、積極參與互動、建構某一職業的知識體系并探索這一職業的思維模式及技能要求,發掘自身的特長,為職業探索作準備。
4.適配在線學習階段
微信公眾號的消息是同步于在線學習的網絡課程內容,緊密圍繞網絡課程開展的階段。網絡課程開始之前,微信公眾號需要幫助學習者創建網絡學習情境,包括介紹課程信息、提供網絡學習方法指導、學習需求調查及說明評估考核規則等。在每個模塊上線的過程中,微信公眾號依據當前的主題和線上線下開設的教學活動推送通知類、知識拓展類、時效類及其他類的消息。期末階段,微信公眾號可以對在線學習做出總結和回顧,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復習并深化本次在線學習體驗。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學生容易放棄網絡學習的時間段,推送幫助學生堅持網絡學習的消息,或者根據學生狀態,調整微信消息中專業化消息與趣味性、普適性消息的比重,保證學習者對線上學習的黏貼性。
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在線學習屬于移動學習范疇的教學實踐,只不過,微信公眾平臺在在線學習過程中,并非處于主要地位,而是對在線學習的一種輔助補償,因此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在線學習的設計原則,既要考慮其基于移動終端的實現方式,又要兼顧其在整個在線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及功能發揮。這就需要我們對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微媒體在整個在線學習系統應用中的設計原則進行總結,包括可行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教育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反饋性原則和與時俱進原則。
1.可行性原則
在線學習又稱網絡化學習,其教學模式具有多樣、復雜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媒體的選用也不盡相同,“探索職業:航空”課程選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學生在線學習的原因為:(1)“探索職業:航空”課程有詳細明確的教學目標,無論是旨在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幫助中小學生認識航空、了解航空職業發展及自身職業特長,還是希望幫助學生培養自身主動規劃職業生涯的能力,都要求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能夠緊密聯系生活。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更新具有周期性和時效性的特點,特別是對最近備受關注的事件話題進行加工推送,能夠有效地將學習者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的學習聯系起來。(2)線下的非正式學習環境的創設需要考慮到中學生這一學生主體對媒體的偏好及學習媒體的易操作性、易獲取性和消息傳遞的有效性,而微信公眾平臺正具備這些特點。(3)鑒于“探索職業:航空”課程的主要知識內容已經在其EDX平臺上以MOOC形式呈現給學習者,微信消息推送的主要內容則界定在消息通知、知識拓展、課程活動的支持上,微信消息多以圖文的形式呈現,使其更具有多樣性、多媒體性和組織的靈活性特征。
2.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任何教學設計都應當考慮的原則,在這里它著重強調媒體使用的最佳方案設計,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在線學習系統中的媒體要素,其教學作用的實現,除了要受其在整個在線學習系統中的功能定位影響之外,還要受其他教學要素和其他媒體應用的影響,因此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微信公眾平臺如何避免與其他要素之間的沖突,協調好在線學習系統中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是至關緊要的。例如“探索職業:航空”課程在線學習系統中,微信公眾平臺受其子系統——評價系統的影響,是不算入整個在線學習考核中的,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其內容的設計上應當更加強調趣味性和拓展性;“探索職業:航空”課程的學習系統的主要陣營是網絡學習平臺,整個教學過程的進展都以其模塊開放周期為準,因此微信公眾平臺的消息推送,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推送周期上,都應當和其在線學習的進展階段同步;“探索職業:航空”課程學習支持要素中,起輔助作用的除了微信外,還有相應的學習交流群,兩者雖然輔助的目的不同,前者是為了輔助教學內容,后者是為了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但是微信內容的篩選,除了要考慮在線學習進展階段,還要考慮學習群中學習者普遍反映的學習困惑并捕捉學習群中學習者感興趣的航空話題。
3.教育性原則
內容的設計是微信公眾號的基礎與核心,內容若空洞無趣,再炫酷多彩的展現形式也都是華而不實。對讀者而言,有價值的內容正是媒體服務中最重要和最專業的部分。[11]設計者在設計微信公眾號消息時,要確保所選取和加工內容的價值,避免“乏而無味”“華而不實”,真正做到對在線學習的輔助與補充,滿足學習者切實的需求。
4.參與性原則
不同于一般的微信公眾平臺,設計者主導微信內容設計,“探索職業:航空”課程的微信消息不僅有來自設計者的篩選加工及制作,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了推薦消息、設計消息的機會。允許學習者參與設計微信消息,不僅是從學習者的知識產出需求出發,而且還大大地調動了學習者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拉近了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心理距離。例如第一期學員F同學,他不僅對航空有著濃厚興趣,而且對航空知識也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積累,自微信設計者發出“鼓勵學員參與消息推薦及設計”的呼聲后,該學員積極向教學團隊推薦優質知識拓展內容,教學團隊根據其所推薦的內容進行加工,并在消息推送時標明該消息的推薦者及設計者,據后臺數據顯示,有學生參與推薦和設計的消息,關注度會更高。
5.反饋性原則
微信公眾平臺不僅可以對微信消息的點擊閱讀量和轉發量進行精確的統計,還可以統計出任意時間段內群發圖文信息的傳播效果,這個效果涵蓋了消息到達的人數、原文閱讀的人數、多少關注者轉發了該圖文信息及轉發次數等。[12]設計者可以根據后臺的統計數據,及時捕捉微信消息的反饋信息,得出質量較好的消息進行保存,方便下學期再利用。對于反應平平的圖文消息,分析原因,看是由于選題不當,還是內容設計缺乏趣味性,或是難易程度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得出原因,制訂改進策略。總之,要善于從數據中發現問題,為接下來的消息設計總結經驗。還要把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及學習者對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消息的興趣程度,為接下來的消息設計提供建議指導。
6.與時俱進原則
對于微信公眾號消息的內容設計及組織,設計者應當巧妙地設計消息內容的表達方式,例如網絡上流行的一種“萌文化”深受青少年群體的喜愛和追捧,“萌文化”作為青少年亞文化的一個代表在國內開始傳播,目前已被主流文化所認可接受,且在很多的主流媒體里都有“萌文化”的身影。“萌文化”已經從曾經的風格化走向了從眾化。[13]生動有趣的消息要求設計者在內容處理方面把握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偏愛,在設計公眾號消息的時候學會“賣萌”。除此之外,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自媒體平臺,對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網絡上提供了大量的運營策略、場景制作工具及制作模板,設計者想要制作出引人矚目的消息,就需要對這些基本技能熟練掌握。
微信應用于在線學習中,具有教育與傳播雙重目標的特點。作為輔助在線學習的微信公眾號,我們應當明確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及功能,在“探索職業:航空”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微信公眾平臺并不是在線學習的主戰場,而是在線學習的后援軍,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習者的在線學習。對于微信消息的接收及閱讀,取決于學習者的自主選擇,因此微信消息內容的設計者需把握學習者的需求,深入了解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規律,依據課程內容要求并結合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的功能對微信公眾號消息進行加工及設計制作,發揮微信公眾號對在線學習的輔助作用。
[1]梁林梅.“探索職業:航空”課程概況[EB/OL].http://edx.icampus.cn/courses/NJU_HNU_SHFP/SY201/2014_1024/ about,2015-08-15.
[2]劉華,郭兆明.生涯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支點[J].教育發展研究,2013,(20):6-11.
[3]中文互聯網數據咨詢中心.騰訊:2015年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4845.html,2015-05-04.
[4]朱婷婷,邵陽,趙強.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06):620-623.
[5]倪禮豪.微信公眾平臺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2015,(04):114-118.
[6]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06):34-41.
[7] 騰訊大數據.00后:移動互聯網崛起新勢力[EB/OL].http:// data.qq.com/article?id=2606,2015-08-01.
[8][10][11]吳久久.內容與服務的融合——以“壹讀”微信公眾號的實踐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5,(02):19-21.
[9]裴立妍.基于網絡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3.
[12]張為健.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機理、特點及效果分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2):148-150.
[13]孫霽.關于“萌文化”的現狀分析——從青年亞文化到被主流文化認可之路[J].今傳媒,2013,(10):146-147.
(責任編輯 喬磊)
Design Research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Aid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Online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Exploration Occupation: Aviation" Online Course
XIA Yingyue,LIANG Linmei,WANG Ruit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China 4750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online learning also takes on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The author combines the operation and practice of a wechat public platform,exploration of aviation,scans related materials,focuses on a large amount of educational wechat public platform,proceeds functional digging towards this micro media,wechat public platform.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categorizes the messages sent,and finally gets the design basis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principles of aiding online learning,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network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and mixed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who aid online learning with the help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wechat public platform;online learning;design research
G434
A
2096-0069(2015)06-0073-06
2015-10-20
夏穎越(1990— ),女,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在線教育;梁林梅(1969— ),女,河南林州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博士,教育技術學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王瑞濤( 1992— ),男,河南正陽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軟件工程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