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艷,馬立立,張晨
(1.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化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42;3.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819)
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張雪艷1,馬立立2,張晨3
(1.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化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42;3.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819)
由于新時代網絡的普及應用等因素,以教師上演獨角戲為特征的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以視頻等網絡聽課為手段,靠自主學習、課堂解疑為主要內容的“翻轉課堂”成為課堂教學的新趨勢,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同時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本末倒置”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硬件實施還不完備、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有待滿足等值得深思的問題,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以找到一條適合于我國國情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挑戰;變革
“翻轉課堂”是由美國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于2007年提出,后來在美國大學里掀起風潮。2013年傳入中國,同年9月,北京大學首推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現在中國各高校紛紛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試點,此改革利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高科技手段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產生了值得深思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等各方面的要求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我國必須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堅實邁進。教育,尤其是直接給社會輸送人才的大學教育,更是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課堂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主要途徑,但目前的大學課堂育人模式遠遠不能適應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緊迫需要。很多高學歷畢業生,不具備工作需要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也不能在工作手段改進、技術創新等方面創造出較有價值的創意和成果;傳統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要求。以教師為主導的“時間+汗水”“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嚴重抹殺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精神,注入式的教學手段限制了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導致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習慣。有些教師基本是踏鈴而來,鈴響而去,師生之間缺乏應有的理解、溝通和交流。教學方法呆板,案例較少、實踐性差,課堂氣氛枯燥、缺乏活力;傳統課堂教學不能滿足教師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用的教科書必須是有關行政部門指定的教材和參考書,嚴格限定教師課堂教學文件的規范,明確規定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講稿等課堂教學文件,甚至要求了每類文件的格式,過度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板書、站姿、課堂走動的范圍等,都有所規定。加上成績至上的考核方式,在有限時間內使教師課堂授課內容不能充分地在思想和聯系實際等方面,發揮自己的個性風采,教師教學模式幾乎一樣,教出的學生,也差不多是一個板式[1]。
(二)“翻轉課堂”適合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傳統課堂教學是通過教師講授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課后進行知識內化;“翻轉課堂”是課后,既課堂外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得到知識的傳授,然后帶著問題來到課堂,老師和其他同學給予幫助和協助,共同解決問題。“翻轉課堂”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一場革命,是新形勢下教學模式和教與學方式的變革[2]。“翻轉課堂”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真正培養起學生自學、質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看視頻和自學本身就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提問,從而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并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經過思考和翻閱資料自行解決,有困難的問題,到課堂解決。學生在面向課堂闡述問題時,培養了組織能力、思維能力及在眾人面前講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甚至會對視頻和教材的觀點進行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會撞擊出思維和智慧的火花。通過課堂參與體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具有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學生的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的學習過程,長此以往,滴水穿石,一定會調動起學生的解決問題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育。
(三)“翻轉課堂”適合信息時代大學生的特點需要
現在中國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備受家庭的關注和呵護,大都是在掌聲、表揚和鼓勵的氛圍中成長的,自尊心強、追求自由平等意識突出、參與和體驗心理濃重。他們經過高考后進入大學,自感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家長和老師的束縛,可以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包括學習時間、方式和內容選擇等方面。而大學生所處的年齡也是自制能力相對較強階段,能理想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而當今世界隨著新時代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學習用品,為“翻轉課堂”創造了外部和技術條件。通過“慕課”也就是網絡的視頻授課,學生具有上課的主動性,什么時候上課,用多長時間上課,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可以方便地學習要求掌握的知識。傳統課堂的弊病,使考慮學生性格特點的“翻轉課堂”隨著信息技術進入新的時代。
學生利用自己的方便時間進行學習,不懂的地方可以再次視聽,翻轉課堂通過“自學時間”最大化來延長課堂時間。經過課堂外的自學后,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課堂上則主要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互動,解決在線與離線時所遇到的問題。教師沒有必要像傳統課堂那樣一一道來,而是抓住學生的難點進行點撥和輔導。學生都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會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倍加關注[3]。經老師和其他同學幫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對教師來說,實施了因材施教。
(五)“翻轉課堂”體現了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學生課外看完視頻和書籍后,帶著不解的問題來到老師和學生面前,教師由知識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生的教練,老師與學生交談、交流、探討甚至爭論。這樣的課堂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發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這樣,師生之間從認識、熟悉到了解,加強了情感交流,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教師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不像傳統課堂那樣,教師上了講堂就講課,講完課就走,清高冷漠,很少也沒有條件與學生分享更多的時間和想法。
“翻轉課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場教育革命,是新時代課堂教學模式和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它是在我國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種種弊端的情況下,從美國引進來的一個新生事物,同時,在我們國家土壤里生根、發芽、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欣賞和學習先進國家翻轉課堂的優點的同時,不能忽略其給予我們的挑戰。
(一)“學—教”的“本末倒置”教學模式需要時間適應
多少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直呈現的是“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變成了“學——教”這種“本末倒置”形式,及隨之帶來的一系列變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個觀念轉變和實際適應的問題。學生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被動式的學習,習慣了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進行學習,還不適應自主學習,探究的內驅力顯得不足,需要時間適應。“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比如制作視頻、專題網站、開通博客等,如果教師不能很好設計課堂,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比較強,整體數學教學課堂的方式比較簡單,很容易形成一種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這對正處于創新意識發展的小學生來說,其不良影響程度比較高,會嚴重抑制學生的好奇天性,使得學生喪失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缺乏了熱情,學生就很難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良好的興趣,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數學課程的教學將會再次變成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穿插性的將一些同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引入進來,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學生也可以得到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進而產生想要學習數學的愿景。
(二)“翻轉課堂”可能導致學生學習差距拉大
現在的中國大學生經過緊張的高考后來到大學,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在有專業課教師考勤和輔導員的約束的條件下,他們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聽,不感興趣就“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者逃課。“翻轉課堂”課后學習要靠學生自覺,原先不學習的學生也可能還是不會自主學習,而傳統的教學使學生已經習慣被逼迫著學習了,讓他變為一個自主的學習者,是需要一定過程的,而且如果他真心不愿意,你也沒有辦法強迫他“自主學習”。這樣沒有了強制性的考勤聽課,有的可能就會掉隊。還有,學生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在課堂上提出各種問題,對有的問題會出現這種狀況,老師講解對有些已經會的學生來說是耽誤了時間,不講解,不會的學生會產生知識漏洞。再有,有些基礎差的或靦腆的學生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出現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班內的展示評價往往成為優生的一言堂,學困生只是被動的聽眾。這樣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三)同時多學科“翻轉課堂”會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身體健康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必須提前通過視頻和其他方式學習知識。若在一天里一個學科有少量知識點的視頻課,學生可以課后學習,如果一學科一天安排內容多,或者這一學期學生有3到4門課,甚至5到6門課,這些課都布置視頻觀看,在學生可能很難完成的情況下,學習會比以往更加被動。所以過多的“翻轉課堂”學習,學生會因為完不成課外的學習任務,而更加影響學習效果[4]。如果學生整天觀看視頻,也會影響身體和眼睛的健康。
(四)推進翻轉課堂的硬件實施還不具備
美國等發達國家學校均是一些硬件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學校,專門建立了翻轉課堂交互式網絡平臺,教學資源豐富,學生人人配備電子書包,網絡和網絡平臺通暢,隨處上網。相比之下,作為發展中國家,或是根本就沒有,或是不完備,相對于美國學生可以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以及便捷快速的互聯網,我們的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和硬件設施,對推進翻轉課堂的硬件實施還不具備,我們還需要更多硬件和軟件上的支持。
(五)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有待滿足
翻轉課堂本質上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定教,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差異。歐美發達國家,班額比較小,師資力量比較充裕,有的課堂還有助教,而國內動輒五六十人的班,甚至一個班百人左右,單靠教師一個一個地指導學生恐怕是行不通的,難以實現翻轉課堂“人人參與,全員發展”的初衷。
現在許多地方逐漸開始嘗試翻轉課堂,不是因為炒作,而是確實是看到了它相比較傳統課堂的優勢。,但是若要本土化,必須先試點研究,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廣,找到一條適合于我國實際情況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道路。
(一)樹立教師的改革信念,強化“翻轉課堂”素養
翻轉課堂只是一個“工具”,其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最重要的。很多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習慣了過去的教學范式。實施“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對自己進行“革命”,所以只有堅定的改革信念作為支撐才能使改革不斷持續地堅持下去。在實施的初始階段,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從教學網絡平臺建設到教學視頻相關制作,到每堂課的精心準備,都需要強化教師的“翻轉課堂”的素養。
(二)培養大學生的自主能力,使“課”前和“課”后學習成為“新常態”
現在的大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學習的惰性,教師必須通過網絡等手段隨時了解和跟進學生的課外狀況,教師所布置的課外學習任務如不及時跟進檢查,學生沒有做到“課”前和“課”后的學習,“翻轉課堂”就會成為形式。通過對“翻轉課堂”的觀察,通過教改思想觀念的輸入,增加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強調考核要求和考核措施,使學生在課外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掌握知識的狀況的需要,隨意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節奏來觀看視頻、研讀書籍、思考和解答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一個學生自主學習后,剩下的就是“問題”,學生的最大成果就是對所學內容認識理解上的困惑和不解,有力于培育學生自主、獨立的思維能力,如果沒有問題就無法與教師溝通,就難以參與到小組和班級的交流對話中來。
(三)積極發展“翻轉課堂”的信息科學技術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網絡速度較慢是我國高校實施“翻轉課堂”的諸多制約因素之一,需要國家、社會和學校統籌解決,通過加大財政支助,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等各種途徑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加大寬帶的接入量,積極開發以視頻為主要格式的教學資源,站立信息化教育潮頭,引領教育現代化。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
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評價體系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評價指標。評價主體由教師獨自承擔改為多個主體來完成,專家、教師、小組、學習者個人評價相結合,共同完成評價任務。評價過程強調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要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過程的評價強調學生在實驗記錄、各種原始數據、活動記錄表、調查表、訪談表、學習體會、反思日記等的內容中的表現[5]。對教師的評價看視頻的制作、與學生網絡溝通情況、課堂互動設計、對學生問題解答等,通過學生滿意度、督學、領導同行評價來進行。
(五)做好“翻轉課堂”的學科和時間安排
實施“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大量時間,學校在時間安排上要考慮學生的各種需要,周到安排,不能占滿學生整個休息時間。“翻轉課堂”對不同的學校、不同學科、不同的教師,要看是否具備開設的條件,而不能搞一刀切,避免出現“跟風”現象。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3):58-64.
[3]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3):56-60.
[4]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5]杜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5):113-114.
【責任編輯 趙穎】
G642.0
A
1674-5450(2015)06-0134-03
2015-09-10
張雪艷,女,遼寧本溪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西方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