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燊 張 林
中國.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寧波) 315211 △通訊作者
學習動機對于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因素有許多。以往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并且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夠預測學習動機[1-2]。出世(Detachment)和入世(Attachment)最早是宗教哲學中的概念,最早將出世和入世引入心理學研究之中的是國內學者楊宏飛,他認為出世心理包含平常心(Usual Mentality)和低要求(Low Standards)兩個因素,而入世心理包含拼搏精神(The Spirit of Hard Struggle)和在乎結果(Goal Attachment)兩個因素[3]。自從出世心理和入世心理的概念被提出之后,眾多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世、入世心理對壓力、心理健康的影響等方面。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出世、入世心理與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相關,并且能夠影響自我效能感對其他變量的作用[4]。
以往有關一般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出世心理、入世心理的研究只是將以上變量兩兩結合在一起,很少有學者將出世心理、入世心理作為中介變量來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但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出世心理、入世心理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呢?有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產生影響可以通過中介變量發揮作用,且出世心理和入世心理可以成為一般自我效能感發揮作用的中介。例如,Merce 的研究表明,學習策略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5],張瑾的研究表明,出世心理和入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對應對方式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6]。那么出世心理和入世心理是否能夠影響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而再影響學習動機呢?本研究擬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出世心理、入世心理之間的關系,并利用中介效應的檢驗方法考察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影響機制中的作用。
采用分層簡單隨機抽樣,選取有效被試301名,其中大一年級101名、大二年級101名、大三年級68名、大四年級32名,男性126名、女性175名。他們的專業包含文、理、工科,平均年齡(20.27±1.76)歲。
1.2.1 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7]采用Schwarzer 等編制的,該量表由王才康等[8]進行了中文版的信效度驗證。該量表是單維度,一共10 題,得分值越高表明被試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采用李克特4 點評定方法,其中1 代表“完全不正確”,2 代表“有點正確”,3 代表“多數正確”,4 代表“完全正確”。該量表在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
1.2.2 入世、出世心理 采用楊宏飛編制的入世、出世心理問卷(Going into the World and Leaving the World Questionnaire)[3]。該問卷分為入世和出世兩個維度,兩個維度下又分別有兩個因子。其中,入世分維度包括拼搏精神和在乎結果兩個因子,出世分維度包括平常心和低要求兩個因子。該問卷一共18 題,采用李克特7 點評定方法。該問卷在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2。
1.2.3 學習動機 采用田瀾和潘偉剛基于奧蘇貝爾成就動機三成分理論模型而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動機問卷(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9]。該問卷是一個自陳問卷,分為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和利他取向4 個維度,一共34 題,問卷采用李克特5 點評定方法。該問卷在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96。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利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對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關系進行探究,并進行中介變量的分析。
表1 呈現的是各變量的描述統計及相關矩陣,從中可以看出,①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之間,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求知興趣/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能力追求/聲譽獲取相關不顯著;②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入世、出世心理之間,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拼搏精神呈現顯著正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在乎結果/平常心/低要求相關不顯著;③入世、出世心理與學習動機之間,拼搏精神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在乎結果與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平常心/低要求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相關不顯著。
2.2.1 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預測作用 根據Kashdam 等[10]的方法,本研究在進行中介檢驗時必須要檢驗預測變量、潛在中介變量和因變量之間是否符合以下4 個條件:①預測變量必須與因變量相關;②預測變量要與潛在的中介變量相關;③潛在的中介變量要與因變量相關;④當潛在的中介變量被控制后,預測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相關消失或顯著減弱。根據表1 的結果,研究者發現一般自我效能感只與學習動機中的求知興趣和利他取向分維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滿足條件1,那么下面研究者就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作為預測變量來考察它和學習動機之間的關系。根據Vansteenkiste 等[11]的觀點,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抑制效應,在回歸分析時,控制了性別和年級的影響后,再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獨立作用,見表2。
從表2 的結果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正向預測求知興趣(β =0.257,P <0.001)和利他取向(β =0.117,P <0.05)。同時,模型的解釋率(ΔR2分別為0.010 和0.063;P <0.001)。由此可見,一般自我效能感對于求知興趣、利他取向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2.2.2 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對學習動機的預測作用 表1 的結果表明,拼搏精神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有顯著正相關,在乎結果與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顯著正相關,這與條件3 符合;而平常心/低要求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相關不顯著,這與條件3 不符合。結合表2 的結果以及條件1,用拼搏精神來預測求知興趣和利他取向,用在乎結果來預測利他取向,見表3。

表1 一般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與入世、出世心理之間的相關(r)

表2 求知興趣、利他取向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表3 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對學習動機的預測作用
從表3 可以看出,性別和年級因素對于拼搏精神和在乎結果的預測作用不顯著(β = 0.083,-0.015;P >0.05)。拼搏精神對求知興趣(β =0.335,P <0.001)和 利 他 取 向(β = 0.283,P <0.001)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在乎結果(β=0.138,P <0.05)對于利他取向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由此可見,拼搏精神對求知興趣和利他取向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在乎結果對利他取向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表4 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預測學習動機中的中介效應檢驗
2.2.3 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參考溫忠麟等[12]所建議的中介作用檢驗程序,采用回歸分析考察一般自我調節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從前面得出的結果可知,拼搏精神可能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求知興趣、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利他取向、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利他取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下面利用分層回歸來檢驗這三條路徑是否成立,見表4。
從表4 可知,拼搏精神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利他取向間起完全中介作用,拼搏精神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求知興趣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乎結果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利他取向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分別為0.230、0.526 和0.218,中介效應分別占總效應的2.84%、1.08%和0.64%。由此可見,拼搏精神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求知興趣、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利他取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乎結果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利他取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得出,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之間,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求知興趣、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這樣的結果與Merce 的研究基本一致[5]。本研究認為,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通常對自己較為有信心并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應付來自各種領域的挑戰。這樣的個體也善于學習和了解外界事物,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對處于同樣情境的其他個體表現出親社會行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個體發自內心的一種心理機制,不會表現得如同別的心理因素那樣功利心強、爭名奪利,因此會與聲譽獲取相關不顯著。而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入世、出世心理之間,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拼搏精神呈現顯著正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在乎結果、平常心、低要求相關不顯著。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善于挖掘自身的潛力,敢于挑戰外界的新鮮事物,因此會具備較強的拼搏精神,這樣的個體通常不會表現得像具備平常心和低要求的個體那樣。再考察入世、出世心理與學習動機之間,研究者發現,拼搏精神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在乎結果與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呈現顯著正相關,平常心、低要求與求知興趣、能力追求、聲譽獲取、利他取向相關不顯著。一般自我效能、出世入世心理以及學習動機三者之間關系復雜,可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關系。
以往的研究表明,拼搏精神作為一種正向的、積極的品質能夠激發個體內在的能量從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奮斗,并且拼搏精神可以內化為動機的一部分,而當拼搏精神內化為動機一部分后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積極的影響[13-15]。因此,其能夠極其顯著正向預測求知興趣。一旦求知興趣和成就動機被激發,個體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從而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會得到提升,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而針對在乎結果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利他取向,可能是在乎結果起到了中介變量的作用,那么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個體在達成自己目標的同時會采取積極主動的學習策略去幫助學習動機水平不高的同伴,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得到提升。
[1]池麗萍,辛自強.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22(2):64-70
[2]Noels K A,Clement R,Pelletier L G.Intrinsic,extrinsic and integrative orientations of French Canadian learners of Englis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3):424-442
[3]楊宏飛.目標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測評初探[J].心理科學,2006,29(2):395-397
[4]張瑾,閆春平,張改葉.入世出世心理對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及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0):1189-1191
[5]Merce P S,Paul R.The interplay between motivation,self-efficacy,and approaches to study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80:283-305
[6]張瑾.入世出世心理與高中生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的關系[D].新鄉:新鄉醫學院,2013
[7]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l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Psychologia,40:1-13
[8]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9]田瀾,潘偉剛.大學生學習動機問卷的初步編制[J].社會心理科學,2006,6(21):682-686
[10]Kashdam T B,Breen W B.Materialism and diminished well- being:Experimential avoidance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26(5):521-539
[11]Vansteenkiste M,Zhou M M,Lens W,et al.Experiences of autonomy and control among Chinese learners:Vitalizing or immobiliz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97:468-483
[12]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3]劉燊,楊韻.大學生堅韌人格、歸因方式與學習動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8):1228-1231
[14]李建偉,曹光海,孔祥軍,等.藝術院校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及其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2):134-136
[15]王曉平,郝春東.初二學生物理學習中成就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8):70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