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行的譯林新版《英語》教材雖然有著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近乎千篇一律的教材形式和格局對于充滿想象力的學生來說會產生“吃不飽”的現象,因此,繪本教學便成了現今英語教學中的熱門詞。繪本在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的同時,也為學生進入不同的世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繪本;改編運用;適切性;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5-0033-02
【作者簡介】蔣萍,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蘇州,215000)英語教研員,高級教師,蘇州市名教師。
葉圣陶先生認為:好的文藝作品中總含有一種人生見解和社會觀察,這對于人的立身處世有極大的關系。但在當下英語教材的使用中,很多人文方面的體驗都是教師們打包后讓學生來被動吸收的,現有教材的內容限制了學生輕松自如地獲得由語言文化不同而帶來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在語言教學和兒童文學作品中找到平衡點,使學生通過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來增強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同時拓寬視野。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英文繪本,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游歷異域文化、了解不同的世界。繪本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以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就兒童英文繪本而言,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語言知識,而且因其韻律優美、句式工整還能讓學生感受英語的語言美。優秀的繪本題材豐富多樣,幾乎涵蓋了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選擇繪本一般要遵循三個標準:(1)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2)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3)能起到文化傳承、啟迪智慧、塑造品格的作用。
但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如果在平時的課中加入繪本教學勢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降低學生學習繪本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學會適度運用繪本,也就是說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把握好繪本教學的度,把握好語言改編的數量和質量,使其與教材中的話題,故事或閱讀教學有效結合,這樣教師教得愉快,學生也會學得輕松。
一、繪本改編運用的適切性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情感體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繪本的選擇上,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并不一定有完全契合學生特點的現成繪本,這就需要教師自己改編。一位教師在執教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2B Unit 8 Keep the water clean時,考慮二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決定選用繪本The picnic作為教學內容,該課的目標句型是“There is...”,重點詞匯為a bottle, a box, a can。在教學反饋環節,教師將繪本作為一個連環畫故事呈現給學生。她首先將原繪本句型改成本課目標句型“There is...”,原繪本中的單詞blanket較難,于是教師 改成了tree,創編出圖1。在圖2中將basket改成了本課所學詞匯box,并進行了a brown box的拓展。圖3的畫面變動較小,但用a bottle of milk,對本課新授詞匯再次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對繪本畫面和句型進行的修改,使繪本成了本課知識點反饋與拓展的平臺。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該繪本形式和內容進行后續跟進,這樣繪本就能進行“接龍式”的表達,多人同說繪本。句子結構不復雜,重在詞匯轉換,所以更加適合中低年級學生進行游戲式口語表達。
二、繪本改編運用的賞適性
英語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課程。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服務的,同時它還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梢哉f,情感活動應滲透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
還是以上文的課例為例,該教師以圖4為切入點,通過Mr Bear一家野餐的介紹,引導學生在野餐時要保持環境整潔,運用本課句型說出“Keep the park clean.”作為本課內容的升華。繪本與課堂情感教育的整合運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效率,這樣既促進了英語教學,又使學生的情感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
如:教學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3 Hobbies時,目標句型為I like...重點詞匯:collect stamps, make model planes...教師選用繪本Olivia,在導入環節中運用,教學時,教師結合本課的關鍵詞hobbies,讓學生在想象中討論豬的愛好,這就是寶貴的信息差,讓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有閱讀的動力。本節課將繪本運用在導入環節,將整節課通過繪本故事融合為整體,學生在了解小豬及家人愛好的過程中習得了語言知識。
三、繪本改編時要保留其價值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當英文繪本和我們的教材結合之后,教師如何在創編中把握文本的規范和語言的純正,便成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語音教學和閱讀教學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單個詞匯的發音,還要注重英語語句的語音和語調。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為了教而教,所以語音教學往往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繪本語言簡單、重復率高且具有美妙的韻律,教師可以借助英文繪本,在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韻律、節奏。通過聽和讀使學生感受英語發音的韻律和語言的整體結構,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如繪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的教學,該繪本中通過棕熊的所見所聞,可以讓學生學習有關動物與顏色的詞匯,作為先鞏固后拓展的材料,該繪本還可以被當成一首歌曲。通過聽讀然后用搭配的歌曲編唱,教師問: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學生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教師接著問: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學生答: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也許一開始學生分辨不清色彩的詞匯,更不懂畫面的布局用意,但學生肯定能從中體會到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因此教師沒有因為其中有生字而刻意去除生字或進行改編。文字美而且有韻味,朗朗上口,學生讀了還想讀,這是該繪本最大的特點。因此發揮繪本語言美的特質,讓學生進行模仿,就是保留了該繪本的價值。
繪本與教材內容的整合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作為教師,選擇一本合適的英語繪本非常關鍵,這需要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多收集、多整理、多歸納。讓自己手中、腦中的繪本資源逐漸系統化、條理化。如果教師在每次接觸繪本時,都能聯系教材、聯系教學對象潛下心來思考,那么,靈感便會在那一瞬間迸發,繪本的魅力也將在那一刻展露。
【參考文獻】
[1]陳則航,羅少茜,王薔.語言教學中的兒童文學——從德國Hildesheim國際學術會議談起[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