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揚州市學科帶頭人,揚州市汶河小學校長。綿延的運河水孕育了她的靈動,古老的揚州城奠定了她的清雅。她叫李菊梅,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人如其名,她對待工作有著春天般的熱情,卻又不乏秋菊冬梅的韌勁。
她是一個癡迷的學習者。她說,一個不閱讀的教師是不稱職的,一個不閱讀的學校是沒有生機的。她的辦公室里最顯眼的就是靠墻的那一排書櫥,里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教育教學類書籍,辦公桌上疊放著的也大都是教育教學雜志。只要一有空,她就開始閱讀。但凡她讀過的書,都留下了她思考的痕跡,書的空白處密密麻麻寫的都是她的感想。有人問她:“你這么忙,哪有時間看書?。俊彼恍?,坦言自己的閱讀時間全都來自“余暇”,比如開會、等車前的間隙,睡覺前的二三十分鐘,而批注式的閱讀方法增強了她的閱讀效率,提高了她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她是一個堅定的實踐者。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她卻從沒有離開過教學一線,一直承擔一個班的作文教學任務。她說:“站在講臺上,我的心里才踏實;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快樂。一個好校長,首先得是一個好教師?!泵糠晖獬鲩_會,她都提前調課,她對學生承諾,不會差你們一節課。只要兩三天看不到她,班上的學生就會追問班主任老師:“李老師什么時候回來呀?”走進她的課堂,你會被她的激情和風趣吸引,情不自禁地跟著學生一起鎖眉思考,一起開懷大笑;翻開她批閱的習作本,眉批、總批具體翔實,充滿鼓勵。
她是一個執著的探索者。在辦學目標上,她認為應該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國心的現代公民。為此,她把游學、經典誦讀、公民教育實踐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她的教師團隊一起積極改革:游學不僅是增進校際間了解、增長學生見識的一項活動,更是一門課程;經典不是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與經典內容耳鬢廝磨,經典就是可以親近的;公民教育實踐這朵奇葩在汶河小學的沃土上,燦然地開放——孩子們不再是只會讀書的單純的“學生”,他們關心社會,關注生活,用赤子之心參與社會管理。在課程設計上,她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創造性地將“六藝”與國學嫁接,根據學習活動方式將國學涵育課程劃分為琴、棋、書、畫、國術、吟誦六個學習領域,每一學習領域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一個開放性的課程結構。在課堂改革上,她深知語文是一片海,學生就是各式各樣的小魚,只有在語文實踐的汪洋中,學生才能學會自在地運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她尊重學科特點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強調實踐性和游戲精神。
她是一個溫暖的領導者。身為學校的領頭人,她時刻把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的長足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學校舉辦“骨干教師讀書沙龍”,她不僅全程參與,還結合自身的成長歷程為青年教師打氣鼓勁。青年教師參加教學競賽,她親自參與備課磨課,小到某個字的正確筆順,大到整節課的結構,她都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不斷學習、實踐、探索……行走在教學路上的她,一路播撒著愛和陽光,也一路收獲著成功和喜悅?!芭c其羨慕別人的成功,不如讓自己一瓣一瓣地綻放。”這是她送給學校青年教師的一句話,也是她不斷實踐著的一句話。
(作者系江蘇省揚州市汶河小學課程發展部主任,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