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承擔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都是語篇。在這兩個語篇版塊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導入環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利用留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利用插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利用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5-0037-02
【作者簡介】李長健,江蘇省灌云縣實驗小學(江蘇連云港,222200),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連云港市灌云縣“李長健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連云港市“港城名師”。
當下,雖然有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仍然更多地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甚至很多英語教師認為小學生太小,發展思維能力為時尚早,試問這樣的想法對嗎?
問題1:小學英語課堂中為什么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多個學科研究的對象,如哲學、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哲學認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的反映。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對輸入信息加工改造的編碼過程,是構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對新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和系統化、具體化的過程?!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張連仲教授在講座中也強調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他認為小學英語教師要讓學生走向能力,走向思維,走向情感。他特別強調要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他說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能反映一個人思維在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梢姡l展學生思維能力有多么重要。
問題2: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1.利用導入環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為求異思維、擴散思維,它是指根據研究對象所提供的信息,思維沿著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輻射開去,從多角度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以譯林新版《英語》六下Unit 5 A party為例,上課伊始,教師以一個開放性問題How mang kinds of party do you know?啟發學生思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出了很多答案:I know New Year party. I know Christmas party. I know Halloween party. I know birthday party...教師順勢導入新課:Wow, you know so many parties.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5 A party today.運用發散性思維可以使個體突破原有的知識范圍,充分發揮想象力,從一點出發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在該導入環節中,授課教師設計的問題How mang kinds of party do you know?貼近學生生活,他們積極思索生活中參加過、見到過的或聽說過的聚會,思維向四面八方發散。
2.利用留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授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有的語篇往往會留下 “空白”,因此,教師可以在發掘和填補“空白”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大膽想象,猜測文本空白處可能出現的情況,促使學生演繹精彩的“補白”。如在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5 A party中,孩子們在為Children’s Day party做準備,蘇海、王兵和楊玲準備的物品從插圖上比較容易看出來,學生可以用“be going to”句型進行描述,而劉濤只是拿著一個袋子,至于里面裝的是什么,根本看不到。這個插圖中的留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補白機會,授課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bring to the party?這時學生們結合自己參加過的兒童節聚會、元旦節聚會等,發揮想象力,運用本節課的目標與be going to進行大膽猜測:I think he is going to bring some nice food. Maybe he is going to bring some snacks. Perhaps he is going to bring some drinks.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利用插圖中的留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給出了符合生活實際的猜測。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使用了目標語,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
3.利用插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通過概括、判斷、推理、歸納、分析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現實的思維方式。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在五年級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重要。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 中的Story time內容為三個場景:晚上六點劉濤回家看到爸爸媽媽在廚房做飯;劉濤在冰箱找果汁喝;他們一家人吃晚飯。授課教師把插圖順序打亂,又把文本順序打亂,讓學生看插圖,讀文本,先把插圖和文本匹配,然后再進行排序。在這個過程中,授課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時間的先后順序和情節發展順序。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清story發生的先后順序,從而達到梳理文本信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目的。
4.利用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進行歸納、總結、綜合等活動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抽象思維能力。語篇的概括能力是指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把文本的精髓、主旨表達出來的能力。例如,譯林新版《英語》六上Unit 3 Holiday fun中的Cartoon time是一篇有趣的小語篇,它描述的是Bobby和Sam參加時裝秀遭遇大雨的事情。在學生學完語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授課教師設計讓學生根據語篇內容擬標題的任務。經過思考,結合已學知識,學生給出了他們的標題:A fashion show. " What a day!What a fashion show!An exciting fashion show. 不管學生給出的標題如何,在為語篇設置標題的過程中,他們都積極思考、提煉、歸納,最終概括出標題,這樣的活動設計達到了鞏固文本和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在英語課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延伸
Dennis Coon,John O. Mitterer編著的《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3)指出:人類的成功應歸功于智力和思維能力,這對我們來說比身體的力量和速度更重要。認知是心理加工信息的過程,人們的思維方式有多種形式,包括問題解決、推理,甚至白日夢。思維的本質是對問題或情境的內部表征或心理表征。思維包括注意、模式識別、記憶、決策、直覺、知識等諸多內容。書中還指出創造性思維分為五個階段:(1)定向階段。主要是對問題進行定義和確定問題中的重要維度。(2)準備階段。主要是盡可能多地搜集與問題有關的信息。(3)醞釀階段。在這一階段,問題解決被移入潛意識,即看似被擱到一邊不再去想,實際上仍在思考。(4)頓悟階段。思想火花的閃現階段,頓悟或一系列頓悟的產生標志著醞釀階段的結束。(5)驗證階段。主要是檢驗并批判性地評價在頓悟階段獲得的問題解決方案。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上,王薔教授的發言是《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原課標包含五個目標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被修訂為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組成的“核心素養”。思維品質是新課標的重要元素,它不僅意味著英語教學長期強調的“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還代表著用語言工具開發高階思維的能力。龔亞夫老師的發言是《從生存到成長:改變參照的框架》,他認為,教學中不必再強調按照本族語的要求,而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思維能力、行為規范與倫理美德等。從兩位學者的發言可以提取這樣的一些關鍵詞:思維、活動、育人、心智。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碎片式的聽說讀寫、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的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它還要上升到發展思維和培養新公民的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