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基礎知識;本真課堂;文本語言;教材結構;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5-0062-02
語文教師走進課堂,應該做些什么?記得有名家說過:“干好小學語文該干的事,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寫得通順,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學生基礎不牢,能力不會強,素養不會高,即使眼前分數高,到將來也只是語文的‘豆腐渣’工程。”這就提醒我們,教師應該堅守語文的本真,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懂得語言運用規律。
1.關注文本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和特點。
蘇教版六上《船長》一文中,船長和機械師、大副在船被撞、船上人員十分混亂的情況下有一段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么樣了?”
“被海水淹了。”
…………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還能堅持多少分鐘?”
“20分鐘。”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多數教師在教這一段對話時都能抓住內容讓學生反復地朗讀體驗,感悟船長的沉著、鎮定和自信。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讓學生觀察這段對話和以往對話的不同。學生會發現,平時我們寫對話總是要借用提示語來突出對話的場面、表現人物的神態動作等,于是,我讓學生嘗試給這段話加上提示語。如,船長大聲問:“洛克機械師在哪兒?”洛克大聲回答:“船長叫我嗎?”……文字的對比立即呈現出課文文本的特質,提示語在這兒顯得冗長、多余,在這里只有簡短的對話讀起來才有震撼力,才能使混亂的人群冷靜下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學生只有這樣學語文,美麗的文字和表達方式才不會從我們的語文課溜走。
2.關注教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謀篇布局的秘密和美感。
薛法根老師執教蘇教版六上《愛之鏈》是很有特色的。讓我們欣賞這樣一個片段——
師:這篇小說很有意思,你一讀全知道,而故事中的人物呢?他們什么都不知道。你知道哪些情節是你知道而他們不知道的?
生:我知道喬伊幫助了老婦人,而老婦人又幫助了他們一家。這是喬伊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生:我知道喬伊衣服破舊,是因為他失業了。而老婦人不知道,所以她害怕喬伊是個壞人。
生:我知道是喬伊的愛傳給了老婦人,老婦人又把愛傳給了他妻子,這是一個愛的鏈條。而喬伊自己并不知道。
…………
這篇小說采用了一種“作品人物不知道,而讀者全知道”的手法來展開構思和組織材料,這種獨特的結構留下了許多懸念,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期待。薛老師捕捉到了屬于這篇文章的獨有的結構美,語文課上帶領學生在閱讀中抽絲剝繭、層層推進,共同發現這樣的結構秘密,讓學生真正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3.關注實際語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表達與交流。
語文,不僅要明結構、悟情感,還要學習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表達。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認為,小學生大多是形象觀照長于抽象演繹,情感體驗勝于理性把握,直覺頓悟優于邏輯分析,想象再現強于實證推理……他們是在讀書中學會閱讀的,是在口語交際中學會聽說的。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有一節堪稱經典的口語交際課《打電話》。這是蘇教版一上的口語交際內容,多數老師一般會采用這樣的流程:創設情境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打電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交流打電話要注意的事項,最后讓學生嘗試扮演不同角色分別練習打電話。于老師則先讓學生聽一段天氣預報,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計劃的登山活動要取消,而班主任李老師正在外面開會,不知道這個消息,怎么把活動取消的事情告訴李老師呢?學生們討論過后一致認為打電話最可行。接著,教師簡單交代打電話應注意的問題,讓學生輪流扮演李老師,練習打電話,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教師相機把有關打電話的方法滲透其中。最后,再挑選兩位學生,到辦公室給李老師打電話。這個過程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完全融入了“要把消息告訴李老師”的生活任務中,真人、真事、真場景、真感情,激發了學生的交流欲望,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如果小學語文課堂背負太多不屬于語文的責任,就會使語文課變得模糊,甚至失去真正的“語文味”。因此,語文課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堅守初心,回歸本源,做好語文教師該做的事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馬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