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備學;自主;喚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5-0066-01
教學中課堂資源由教師提供,教學過程往往會顯得有體系,但這往往是教師進行的單邊教學準備,不一定生動、接地氣。師生共建語文課堂,一起從準備學習資源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備學單”,讓學生提早接觸學習內容,為學習做準備,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1.內容提早接觸。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從讀、查、思三個層面引導學生為學習做準備:一讀,主要是讀課文,研究生字詞和文中一些難讀、易錯的詞語。這一點,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習要特別重視。如:教學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師讓學生自學生字詞時,首先,要注意“峰巖重疊”“齋”“脊梁”等字詞的讀音;其次,自主研究生字,在習字冊上把生字寫正確、寫工整,對易錯的字詞要通過比較加以理解,如脊梁的“梁”和高粱的“粱”等。二查,主要是搜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如:《西游記》中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三思,主要是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探究。仍以《三打白骨精》一課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在讀課文時分別劃出描寫白骨精和孫悟空的句子,認真品味這些句子,并寫出至少四個詞語對白骨精和孫悟空進行評價。
2.問題自主發現。
準備學習資源之后,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討論發現的問題,變尋找答案為建構模塊。很多個體的問題在小組交流中即可解決,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則要在全班進行展示、講解。教師要在課前以及學生交流過程中,及時發現、歸納、提煉這些問題,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集體討論,充分展示不同的觀點。
如:在教學蘇教版六上《青海高原一株柳》時,課前通過備學,教師從學生的疑惑中發現不少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質疑加以整理,一個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便產生了:青海高原的這株柳為什么如此神奇?它怎么能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上?文章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那為什么文章還要寫家鄉的灞河柳?……課前備學,讓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對學生的疑問、困惑加以整理,便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從而更準確地定位學習目標。
3.經驗有效喚醒。
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的經驗,即知識經驗、生活經驗、思維經驗等。在教學蘇教版六下練習6“語文與生活”這部分內容時,課前學生備學,收集整理描寫四季的成語、古詩等內容。通過這一準備,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春季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夏天烈日炎炎,驕陽似火;秋天丹桂飄香,碩果累累;寒冬北風呼嘯,冰天雪地等。由于學生對四季的不同特點和景物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關注,這就為后面的仿寫練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只有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建構課堂,才能使課堂成為師生交往互動的主陣地,智慧生成與發展的演練場。通過“備學單”進行學習,讓學生搜集資料,回顧經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呈現的學習資源不僅豐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主體意識,實現師與生的融合、教與學的交匯。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