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海探航;探航精神;團隊建設;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D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9-0045-02
云臺之麓,黃海之濱。江蘇省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活躍著一支敢于搏擊風浪、樂于同舟共濟的“探航團隊”,他們人人是教海“水手”,個個在“探航”中尋夢。
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作為江蘇省最高級別的教師論文競賽之一,素有“江蘇教育奧斯卡”的美譽,已連續舉辦26屆。2012-2014年,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探航團隊”連續三年蟬聯該項賽事的“優秀團隊獎”。僅2014年,就有28人獲獎,其中特等獎1人,一、二等獎各4人,三等獎19人,獲獎總數位居全省第二。2015年,我校“探航團隊”再獲省級殊榮,被省教育工會授予“江蘇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近年來,我校“探航團隊”的每一名成員在對“教海探航”的追尋中,逐漸將學習、實踐、反思、寫作化為專業成長的內在自覺。越來越多的教師,越來越濃厚的“探航情結”,越來越執著的“探航精神”,最終成就了學校的整體競爭力,鍛造了一支過硬的“探航團隊”。目前該團隊核心成員有16人,由學校教科處牽頭組織,影響并帶動全校多個層次“教師成長共同體”的250多位教師共同成長與發展。
一、團隊建設凝聚成長動力
每個人都是一顆閃耀光芒的星星,都有被關注、肯定、贊美的需要。2006年,我校“教科研大篷車”開進“教海探航·廣菱杯”征文頒獎暨名特優教師教學研討活動現場——揚州市育才小學,之后每年的“教海探航”頒獎活動現場都有一附小“教科研大篷車”的身影,成為每年頒獎大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支勇于“探航”的團隊就這樣逐漸形成并壯大,很多成員也在這個團隊中慢慢成長起來。“60后”“70后”“80后”……語文、數學、體育、美術……該團隊凝聚了學校各個年齡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師代表,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每一個學科的領軍人物都被關注到了,凝聚了一股強大的教科研力量。
為使這股強大力量能夠持續發力,我校依托“教師培訓發展學院”,編制與組建了“60后”班、“70后”班與“80-90后”班共三個班,每個班級還依據課程改革的整合需要以及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成立以“探航團隊”核心成員及外聘學術導師等為核心的“教師發展共同體”若干個,初步形成“發揮‘60后’余熱,凝聚與提升‘70后’力量,引領與推動‘80后一90后’發展”的良好局面,團隊建設也因此有了科研的動力源泉、人才基地。
2011年,我校“探航團隊”獲獎代表應邀在第23屆“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頒獎活動中表演“非常辯論”。通過“非常辯論”的形式,將“探航團隊”扎根教育科研、服務教學改革的經驗做法與科研激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傳達給與會的600多位“探航水手”,充分彰顯了我校教科研隊伍的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連云港師專一附小也正是通過參加“教海探航”這樣高品質的賽事,最終鍛打成就了一支強大的教科研團隊。近三年,我校“在海一方·教師成長共同體”團隊核心成員曾應邀到淮北師范大學、宜興市實驗小學、淮安市實驗小學、灌南縣實驗小學等學校上課、做講座60余場次;出版了“在海一方·教師成長叢書”——《教育的行走與沉思——連云港師專一附小優秀獲獎論文集》《滑過指尖的自由音符——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教師優秀隨筆集》,讓每一位“探航水手”都有了用武之地、棲息之所、成長之盼,學校發展也因此注入了“源頭活水”,對連云港市的教育科研、教學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引領和助推作用。
二、團隊發展促進專業成長
愛默生曾說:“一心向著自己夢想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歷經“探航”路上風風雨雨的洗禮,如今的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探航團隊”壯大了,也發展了。該團隊先后獲得“校年度特別優秀獎”“連云港市杰出領航獎”“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榮譽,連續12年蟬聯江蘇省“師陶杯”教科研論文評選優秀組織獎。
團隊發展了,成員的專業研究能力同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近三年來,該團隊教師在江蘇省“教海探航”和“師陶杯”論文競賽中,獲得特等獎2個,一等獎19個,二等獎45個,三等獎84個;發表論文200余篇;主持省級教育研究課題8項,市級71項……這些數據,不僅使得師專一附小在連云港市形成了“教科研高地”效應,同時,也有力地印證了“探航團隊”的建設與發展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推動作用。一大批教師實現了快速成長與發展,其中核心成員陳紅被選為“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王金濤被評為江蘇省第13批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章建華等多位老師成為“連云港市333工程”各層次培養對象……截至目前,我校有“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特級教師3人,“連云港市333工程”名教師12人,市學科帶頭人10人,各類骨干教師36人……
如此優秀的教科研群體的形成與發展,得益于我校的管理者不僅為這群“探航水手”“讓路”,還主動為他們“鋪路”。多年來,我校歷任校長始終以教科研為重點工作,以“加速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第一要務。學校建立了名師工作室、課程基地、教師成長共同體、“七彩尋夢·青年教師團隊”、教科研聯盟和教師發展培訓學院等團體。為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還在全市率先組建“教師成長共同體·導師團”,并聘請了多位知名專家、教授為該導師團導師,引領并扶持一批批具有教科研創新能力的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今,“探航團隊”有了專家的引領、學術的支持,發展的空間更大了。
三、團隊精神推動課程改革
不為彼岸只為海。我校“探航團隊”在傳承“探航精神”的同時,也在尋覓著屬于自己的“那片海”。“教科研重行動,教科研的源頭在課堂。”“教科研只有反哺教學,才具有旺盛生命力。”近年來,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校長熊福建等學校領導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引領與帶動“探航團隊”成員深入課程改革第一線,通過教育教學實踐來檢驗和加深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行思合一”的教育科研與課程改革氛圍。
2014年9月,由熊福建等五位“探航團隊”核心成員共同申報的教學成果《“自主成長”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連云港市2014年度教學成果獎;同樣體現這一成果的《“選課走班”課程范式的探索與實踐》入編《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科研2014》、《“散步哲學”視閾下的“選課走班”實踐探索》獲得2014年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特等獎……學校成功舉辦了“連云港市小學教學工作現場推進會”“青藍課程”等系列活動,充分發揮了我校名特優教師的示范、引領與輻射效應,彰顯了“探航團隊”的課改風采。
2014年6月,“探航團隊”核心成員、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多次獲得者王美歡老師代表學校參加由江蘇教育報刊總社主辦的2014年“杏壇杯”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獲一等獎,其個人教學成長事跡及我校課程改革經驗、教學課例等在《江蘇教育》2014年7-8期刊發。
“積極打造以學科為特色、以名師為核心的校級學科團隊,通過團隊建設來放大優質資源的輻射面、影響力和競爭力。”為實現教師專業的持續發展與學校品牌精塑,我校充分發揮“建構式生態課堂”領航學校、“五大課程基地”(語文、英語、數學、體育、信息技術)的影響輻射作用。期間,“探航團隊”這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更是發揮了巨大的引領作用,它讓每一位教師都切實感受到了自己在成長、在發展。名特優教師“領航課”、青年教師“探航課”、教壇新秀“展示課”、骨干教師“研討課”、教備組“交流課”等活動已完全融為一體,團隊教研呈現“新常態”。對此,《江蘇教育報》《連云港日報》等媒體相繼以《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給課改一個有效的行走方式——選課走班》等為主題聚焦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特色文化及團隊建設。課程改革收獲的已不僅僅是師生的成長與發展,更是一種永恒的“探航”精神。這種精神是對理想教育的信仰,也是學校文化力量的體現。
上善若水,海納百川。因為“探航”的精神,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探航團隊”懷著共同的理想,朝著共同的方向,同舟共濟,劈波斬浪,吹響了課程改革的“先鋒號”,樹起了連云港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面鮮亮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