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熟市世茂實驗小學組建辦學集團后,以將更好的教育獻給更多的孩子、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為目標,從集團化辦學的實現目標和原則、實施策略和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用集團化辦學改革舉措,開創教育的后均衡時代。
【關鍵詞】優質均衡;融合;集團化辦學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7-0047-02
【作者簡介】周根林,江蘇省常熟市世茂實驗小學(江蘇常熟,215500)校長。
2013年常熟市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第一縣以后,常熟市世茂實驗小學和新建的常熟市崇文小學組建成辦學集團,并成為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項目實驗學校。我們積極探索以集團化辦學改革舉措開創后均衡時代。
一、我校集團化辦學的定位與實施策略
我校確立了“一體型”集團化辦學模式,即集團內核心學校常熟市世茂實驗小學和成員學校常熟市崇文小學由同一位校長擔任法人代表,實施人、財、物的統一管理。我們從兩個方面探索集團化辦學的實施策略:
1.整體設計上,著力做到四個“合”
一是學校內核的互通融合。主要體現在集團內的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學校精神上的互相融合,結為一體。以“把學校建設成具有文化內力、藝術魅力、創新潛力、生命活力和綜合實力的教育現代化名校”作為共同的辦學目標。二是教師隊伍的互動磨合。集團內學校間師資互通,人員互動,教育互助。三是教育資源的互統整合。學校的各種教育設備、媒體課件、優秀教案,乃至名師專家資源以及有專長的家長資源,通過集團內互統整合,做到資源共享。四是辦學特色的互補集合。辦學特色可以是同一范疇中各有側重,也可在同一理念下自創,形成既具有共同內質,又具有各自特質,相互補充的集合體。
2.日常教育上努力促成四個“教”
一是優秀教師支教。集團內,核心學校選拔各類優秀教師和行政人員到成員學校支教,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形成制度,穩步推進。二是特殊教師兼教。由于學科課時調配的需要以及專長教師的特長發揮等因素,有些特殊的教師可以跨校兼課。三是各科教師走教。采用相互借班上課、同課異教等形式,組成新的教育共同體,進行靈活多樣的走教。引導教師自主探索,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四是骨干教師幫教。從學校內互相幫教結對,擴展到集團內兩校間的統籌幫教結對,在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團隊活動、教育科研等多個層次展開。
二、我校集團化辦學的目標與實施路徑
我們提出了“集團化辦學,開啟學校發展新航程;集聚智慧,實現均衡發展新夢想”的集團化辦學總體目標,既要保證核心學校——世茂實驗小學“高平臺上實現新發展”,又要帶動成員學校——崇文小學“新平臺上實現高發展”。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探尋集團化辦學的實施路徑:
1.學校管理的“三融合”
一是管理團隊融合。在一位法人的主持下,集團建立雙向互動的干部用人機制,進一步優化管理效能。建立校長辦公周會制,每周五召開校長辦公會議,商議學校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項,實施集團內的聯動決策。同時,不定期召開兩校行政聯席會議,協同商議“一體化管理”過程中的存在問題。二是辦學理念融合。主要體現在集團內在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學校精神上的互相融合,以共同的價值觀引領學校的文化建設。有效增強集團的凝聚力,形成有向心力的團隊精神。三是教師發展融合。整合集團內兩校資源,建立集團內“教師發展中心”,做到發展教師規劃同向,導師同享,活動同行,培訓同步。按照“系統培養,分層實施,分級管理,同伴互助,逐步提升”的原則,構建“學習型”“學研型”“學者型”三類教師群體,層級漸進,滾動發展。
2.教學管理的“三聯動”
一是學科建設聯動。兩校加強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各學科共同開展“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卷入式校本教研”等深度教研活動。二是課堂改革聯動。兩校共同研究江蘇省規劃立項課題“基于融合性藝術教育下學校辦學特色發展的研究”,崇文小學著重圍繞子課題“開發藝術教育校本課程的研究”開展研究。同時,以構建有效課堂為重點,聯合開展學科“教學比武”、優質課展示、跨校借班上課等教學活動。三是導師團隊聯動。世茂實驗小學成立了“青年教師導師團”,隔周到校對青年教師進行學科教學、專業發展方面的引領。我們把這一導師輔導機制推廣到崇文小學,實施導師團聯動,名師輔導共享。
3.集團管理的“三中心”
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研究教師流動與融入機制,開展培訓,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成立課程開發中心,組織開展跨校課程的研發。成立數字管理中心,以兩校教育信息中心為平臺,協同開發集團數字化管理平臺。
三、我校集團化辦學的原則與基礎條件
我校集團化辦學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一是綜合統籌原則。集團內兩校發展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對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梳理整合,揚長避短。二是因校制宜原則。根據學校各自實際,探索整體性移植、選擇性借鑒、最優化整合。三是資源共享原則。通過理念、資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實現集團內各校均衡優質發展的共贏。
我校集團化辦學依靠三個基礎條件。一是軟件基礎。世茂實驗小學前身是常熟市實驗小學分校,是在實驗小學一體化辦學集團模式下打造出的優質學校。辦學成效顯著,得到社會充分認可,具有集團化辦學的成功實踐經驗。二是物質基礎。兩校均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世茂實小投資1個億,崇文小學投資1.7個億,現代化的辦學條件為集團辦學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人文基礎。兩校地域相近,學區相連,發展模式相似,人員情感相親,各方面的相似處、共鳴點為集團辦學提供了人文基礎。
四、關于集團化辦學的理性思考
在集團化辦學的實踐探索中,我們也對“以集團化辦學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一命題進行了持續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其一,集團化辦學的關鍵是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教育公平為訴求,以優質均衡為目標的集團化辦學戰略的實施,使基礎教育的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優化,也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平臺,盤活了原有的骨干教師資源。我們的集團化辦學通過內部交流輪崗、幫教、走教、支教、優課展示,跨校師徒結對、定期卷入式教學研討、借班上課,舉辦各種論壇、沙龍、教學比武、專題培訓,以及借助教師博客、微信網絡等互聯網平臺開展跨校教研等途徑,發揮名教師的骨干引領作用,實現教師間的聯合備課、同課異教、教學會診。系列舉措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舞臺,必將培養出一批新的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師。
其二,集團化辦學的基礎是學校文化的認同。學校文化是學校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普遍認同的價值追求。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對于學校的品牌、特色的形成,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解決好學校之間文化的傳承和建設、融合和發展的問題,是集團化辦學的基礎。
其三,集團化辦學的保障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動態概念。我們在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也必須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立以共同愿景為靈魂,以制度體系為框架,以規則程序為紐帶的集團化辦學運行機制,從學校自主辦學、校內民主管理、家長社區參與等方面理順集團內部決策、執行、監督、保障等各個環節,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大有可為。集團化辦學應當引進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改革和創新管理方式,促進集團化辦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