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江陰市璜土中學結合本地葡萄種植的地方特色與地域優勢,建立起葡萄園素質教育特色基地。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學校依托科研引領,依靠地方投入,整體布局,分層推進。在學生參與基地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培養人、教育人的目標,落實行動德育、生活德育理念,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行動德育;特色基地;感知生長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7-0049-02
【作者簡介】梅健,江蘇省江陰市英橋國際學校(江蘇江陰,214400)副校長;沈君峰,江陰市璜土中學(江蘇江陰,214400)教師。
為積極推進新形勢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江蘇省江陰市璜土中學結合本地葡萄種植的地方特色與地域優勢,建立起葡萄園素質教育特色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設與使用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因地制宜,明確基地建設的項目、功能和定位
江陰市璜土中學位于璜土鎮萬畝葡萄園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處處與葡萄有關,學生每天上學放學經過葡萄園,許多學生家長日夜在葡萄園勞作。從本地區的自然資源以及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學校以葡萄園做為學生的實踐基地,使基地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生的實踐參與面廣,參與度高。
學校葡萄園基地建設的宗旨是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服務。葡萄園特色基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是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組織學生了解社會、體驗地方特色的當代農業與綠色經濟的第二課堂;是促進書本與實踐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的實踐基地;是引導學生走進自然、活躍身心、健康成長的快樂家園。
二、制定目標,分層推進,明確基地建設的目標、原則與要求
在葡萄園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勤儉辦事的原則,穩步有序地推動這項工作。
1.制定分層目標。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基地建設的近、中、遠期目標。近期目標:葡萄園特色基地規劃論證,完成學校內0.5畝葡萄園與學校外的100畝葡萄園基地建設,同時申報無錫市感知生長實驗學校。中期目標:完成“校園數字葡萄園”的硬件建設,并完成感知生長項目的VCT(虛擬教室漫游)課題選題、立項;同時豐富學校“葡萄文化”內涵,打造“葡萄文化特色”品牌。遠期目標:成為農村特色基地建設示范學校。具體教育目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其個性特長,提升其思維品質,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并逐步學會交流、合作和分享;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其對家鄉、學校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利用璜土特有的葡萄資源,整合放大葡萄文化教育效應,并以此為載體不斷推動學校的文化品質、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科學發展;圍繞葡萄文化,著力做好“創設文化環境”“提煉特色內涵”等工作,形成自身的學校文化特色;為學校行動德育打造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
2.堅持整合優化資源。學校把勞動實踐基地、勤工儉學基地、行動德育基地、義工服務站、校外活動場所等各種教育資源全部整合到葡萄園實踐基地中,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和項目,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服務,充分發揮了這些資源的教育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依托地方特色,科研引領,不斷創新學校基地建設的方式方法
學校在葡萄基地建設中,圍繞服務素質教育的宗旨,突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依托地方特色創新建設的方式方法,加快建設步伐。
1.依托地方特色,加快實踐基地的設施建設
璜土葡萄種植大戶有十幾家,學校分別上門做了初步了解,很多種植大戶對學校的基地建設非常支持。學校葡萄園基地的建設分校內校外兩塊。校內0.5畝,便于學生觀察葡萄樹的生長全過程,也便于開展嫁接技術等方面的對比研究。校外的實踐基地有100畝,是種植大戶戴建躍的葡萄園,同時他本人也是一位葡萄種植的專家,校內校外的葡萄園全由他贊助與提供,這樣學校就不用為基地建設投入一分錢。
2.科研引領,加強實踐基地的師資隊伍建設
璜土中學有11位教師家里就有葡萄園,大部分教師家中有親戚有葡萄園。這些在葡萄園中勞作過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同時學校還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途徑對教師進行培訓,如組織教師前往無錫參加相關培訓,請當地的葡萄專家來學校進行培訓講解。同時學校將團委、少先隊干部納入基地的師資隊伍,有效地將基地活動作為學校各類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學校葡萄園基地選配了3名“復合型”專業骨干教師與學校教科室主任擔任課題指導教師,以課題引領提高了葡萄園基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術和指導水平,提高了葡萄園基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服務素質教育的能力。
3.面向學生,精心設計活動內容
葡萄園基地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同時要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嫁接技術的學習、不同葡萄品種之間生長的比較、不同葡萄品種甜味程度對比研究、不同品種葡萄價格和銷量對比、不同品種葡萄經濟效益的對比研究等,還有葡萄收獲季節的學生折疊包裝箱比賽、采摘葡萄比賽、吃葡萄比賽、賣葡萄比賽等,充分發揮了活動的育人功能,貼近自然,貼近生活。參加活動的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奮勇爭先,共同創造,鍛煉了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四、加強領導,完善組織,不斷落實基地建設的保障措施
1.明確分工落實職責
學校專門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基地建設工作,同時配備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并明確專門的處室和人員配合工作。總務主任負責物資車輛等的聯系,安全監督科主任負責制定各種活動的安全方案與緊急預案,政教處協同團委少先隊負責各類活動的安排,教科室主任負責課題的落實與子課題的開展。
2.認真落實課程計劃
對教育部“組織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初中學生每學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學生不少于30天”的規定,學校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加以落實,分批安排學生到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適時安排學生參加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保證了實踐基地活動的正常開展。
3.編寫校本教材
依靠種植戶的經驗,依托生物教材,結合當代農業科技、綠色經濟等內容,學校編寫了體現璜土本土葡萄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拓展了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渠道。
【參考文獻】
[1]錢源偉.社會素質教育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2]徐功明.素質教育:一場輸不起的戰爭[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
[3]趙福慶.素質教育實施策略[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4]金一鳴,唐玉光.中國素質教育政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