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理問題;疏導;情緒發泄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7-0061-01
一、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厭學心理。造成學生厭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來自家庭的原因是主要的。特別在城市學校,獨生子女多,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平時嬌生慣養,造成學習上怕吃苦,沒有刻苦踏實的學風,功課一拖再拖,學習基礎不扎實,隨著知識加深,學習跟不上,于是便產生厭學心理。有的家長則相反,望子成龍心切,把孩子泡在題海中,孩子負擔過重產生厭學心理。有的家長使用“心靈的鞭子”,孩子成績差一點就責罵,導致孩子不想上學。
2.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寶貴的東西被別人奪取的時候所產生的一種心理變態。這種心理是一種極欲排除別人優越的地位或想破壞別人優越于自己的狀態的憎恨心理。就學習上說,嫉妒心理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是常發生的心理問題。如有些同學看到別人學習成績比自己好,生活條件比自己優越,或受到的表揚比自己多,得到的榮譽比自己高,就產生懷疑和猜忌。
3.依賴心理。中小學生的依賴心理主要表現在家庭和學校里。在學習上,他們不肯努力,習慣抄筆記、抄他人作業。在生活上,他們缺乏自理能力,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散生活。依賴心理是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不成熟造成的,也是由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不當、失誤造成的。
4.過失心理。過失心理是在外界現實刺激物的作用下,由于不正確的、不良的內在原因引起過失性問題行為。有過過失的學生,一般講,他們憂心忡忡,情緒萎靡不振,精神似乎有一種失落感。他們害怕班主任到家長面前去告狀,怕同學諷刺打擊,怕學科老師挖苦。
二、心理疏導的方法措施
1.興趣轉移法。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為了完成任務而做一件事和他滿懷興趣的去做一件事所達到的效果絕對是不同的。對中小學生來說,興趣更為重要。因為他們是情緒化的,他們的理智還戰勝不了情感。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要讓學生學習太累;不要讓學生覺得題目太難做;不要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太高深、遠離現實生活。學生產生問題行為后會感到困擾,或者急躁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這時可采取轉移學生注意,吸引他們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從而減輕其精神壓力。
2.改變情境法。引導學生在競爭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揚長避短,利用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地避免缺陷,也不要嫉恨他人,乃至打擊他人抬高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也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樣樣都不如人。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嫉妒之火燒掉了理智。還可以通過改變情境來改變學生的心情與態度。例如:某個學生犯了過失性錯誤,影響了他的學習,如果改變一下學習環境,也可能會轉變他的學習態度,提高他的學習成績。
3.情緒發泄法。這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也可以在心理疏導時采用。班主任可以創造一種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表達他們壓抑的情感,宣泄積怨,然后讓他們冷靜下來,恢復他們的理智。只有讓學生緊張的情緒發泄出來,他才覺得輕松,從而縮小師生之間距離,消除隔閡。這時,班主任對他進行教育才有效果。
4.動之以情法。學生受到挫折或犯了過失性錯誤,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語言、感情去開導學生,安慰、諒解學生,減輕學生的緊張、痛苦或對立、猜疑情緒。先動之以情,再情理相濟地曉之以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