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人際關系;心理陽光;心理悅納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7-0064-01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適應性不良、情緒不穩定和人際關系緊張……作為學校教育,如何通過打造陽光校園,全方位、立體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來培養陽光少年呢?
一、更新理念,師資隊伍立體化
調查顯示,成人心理健康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因此,我們確立這樣一個理念,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教師的心理陽光了,培養的學子心理才更健康。因此,我們多層次、全方位開展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活動。首先,全員培訓。邀請蘇州大學的心理教育教授,定期來校給全體老師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傳授心理教育知識,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專業打造。著眼全校教師隊伍,自薦與推薦部分教師,分期分批進行心理教育專業進修,獲取心理教育教師資格證書,由學校承擔全部培訓費用。再次,輔導家長。我們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抓住心理教育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溝通。最后,聘請專家。學校聘請校外心理教育專家作為常年的校外輔導員,并頒發聘書,明確職責與義務。這樣,專業與非專業、校內與校外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就立體化地建立起來了。
二、營造氛圍,校園文化兒童化
學校是兒童學習的地方,更是兒童生活、活動的園地。要讓兒童心理上悅納,可以創設精巧美麗的環境,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學校根據經濟情況,可以精心打造,精巧布置。一座假山、一條溪水、一片花海、一叢灌木,亭臺樓閣……精致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愉悅兒童的心靈,感染兒童的情緒,而且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美育。心情舒暢了,煩惱也就化解了,壓力也就變輕了,事物也就“順眼”了。此外,能夠“說話”的墻壁,能夠移動的黑板,能夠傳承文化的畫廊,都要以兒童的獨特視角、兒童的審美情趣、兒童的年齡特點來進行巧妙設計、兒童化布置。特別是“心靈小屋”,在室外噴繪的五彩墻面上,書寫著“陽光總在風雨后,快樂就在傾訴中”“真誠溝通,享受心的自由成長,我們與你在一起”“快樂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實每一天,感恩每一天”“讓我們用心呵護心的健康”;室內全部軟包裝,玩具、沙發、地毯……一應俱全。
三、改革課程,操作實踐系列化
理念的更新,氛圍的營造,關鍵落腳點在于課程的改革與實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設置中,沒有占到應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地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來開發與實施。我們申報省級心理健康教育課題,開展一系列的操作與實踐。首先,增加了課程改革目標,培養素質全面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學生。學校德育處明確要求所有的學科,均要寓心理教育于教學活動中,并在教育計劃中制定出每一課的具體滲透點。同時,晨會課上開設心理健康課;音樂課上創作“心理健康歌”;班隊會上進行“心理教育主題會”。每班的學籍卡里,增添了“心理教育個案”,由班主任記載學生心路之歷程。每位持有心理教師資格證的老師,用每天中午一個小時來輪值“心靈小屋”,那里是學生心靈休憩港灣。每年的兒童節上,舉辦“心理小品”比賽,演繹學生的精彩與成功。我們還著眼于學生的多元智能開發,開設“城小之最”擂臺賽。競技項目由學生自愿申報;參賽人數只要三人以上;比賽周期為每年一次。擂臺賽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展示,更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鍛煉與培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