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絕大部分的英語單詞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而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卻往往忽視發音規則的教授,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單詞且效率低下。在字母教學和單詞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讀準語音,還可以讓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關鍵詞】自然拼讀;詞中音;音叢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5-0044-02
【作者簡介】時翠蓮,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江蘇淮安,223001),高級教師,淮安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多年,筆者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
現象一:學生作業中friend變成了firend,it’s寫成了is等字母顛倒或漏寫的情況屢見不鮮,且糾正起來很困難。
現象二:英語課上,檢查學生讀書、背書情況,常有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單詞誤讀、漏讀,如:名詞復數漏讀后面的s或es,動詞原形卻讀出ing,元音發音不準。
現象三:學生能瞬間記憶單詞,但長時記憶效果不理想。
為什么會這樣呢?筆者認為,英語具有音形對應的特點,但不少學生卻違反規則,他們學習單詞時,大多數將單詞拆成一個一個字母,然后記憶字母的排列順序,這樣音、形、義就被分離了,單詞或句子的語音形象和文字形象對不上號,盲目地死記硬背,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其實大多數英語單詞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而“自然拼讀法”旨在根據“字母”本身代表的“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相同的音源,進行有條理、有系統的整合,之后學生可以通過認讀字母及字母組合與其所代表的發音,實現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自然拼讀法,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運用單詞。
一、字母教學中,滲透名稱音和詞中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之一,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字母教學中,就應當將字母和語音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建立起英語語音的概念。當學生在學習26個字母時,教師就要告訴學生:每個字母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它作為“單身漢”時的名字,就是字母的名稱音;另一個是在“單詞群體里”的名字,就是這些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用英語音素或音標來表示,稱為詞中音。用這種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音素或音標,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語音的概念也容易接受,在以后的單詞學習中,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名稱音不是詞中音。
在字母教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分清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還要介紹元音叢一對多,輔音叢一對一相對穩定的發音規則。
二、單詞教學中,逐步推進自然拼讀
1.由字母拼讀向自然拼讀轉變。
在小學階段,絕大部分英語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單詞記憶都有困難,且都沒有掌握好單詞的拼寫規則。其實起始階段的英語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充滿著樂趣,他們的好奇心和飽滿的情緒是單詞教學的動力,從教第一個單詞起,教師就要將一些常見的讀音與單詞拼讀規則相結合,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參與中真正地將單詞的音形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單詞pen時,改變過去p—e—n→pen的字母拼讀法,先進行單詞示范朗讀,然后讓學生跟著教師用語音拼讀,/p/-/e/—/pe/,/pe/—
/n/—/pen/,在起始階段,教師要通過評比、表揚等手段來保護和激發學生用語音拼讀單詞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歸納輔音字母的發音,逐漸地幫學生進行英語語音啟蒙教學,如:b,p,m,f,d,t,n,l,g,k,h,s,t,w,y,z,j,q與/b/,/p/,/m/,/f/,/d/,/t/,/n/,/l/,
/g/,/k/,/h/,/s/,/t/,/w/,/j/,/z/,/d?廾/,/k/,可以讓學生初步便捷地掌握這18個輔音字母的發音,對應的單元音讓學生通過示范模仿習得。英語和漢語拼音的發音在口形、舌位上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差別。漢語拼音的復韻母,對應的是英語的雙元音。同單元音道理一樣,漢語的復韻母和英語的雙元音形狀不同,發音相近,例如:ei,ai,ao,ou,iu,與對應的音標/ei/,/ai/,/?藜?尬/,/a?尬/,/j?尬:/之間的關系,以上語音知識皆應放在具體的單詞中進行教學。
2.由單個字母向音叢發音過渡。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發音有時并不是以單個字母的形成出現的,而是以字母組合的形式呈現,如:ar,er,ir,or,ur,ch,tch,sh,th等,而且字母叢的發音不一定是一對一的,教師如不能及時強調這一點,學生學習單詞時會將它們的發音機械地相加,并會發現發音和教師教的發音不一樣,會產生困惑。學生掌握了元輔結構和輔元輔結構的單音節詞后,筆者都會及時地將每冊書上出現的字母組合的發音及例詞歸納給他們,讓學生朗讀這些音叢,并提供單詞讓學生做分辨練習,分清了字母和字母組合后,單詞學習會變得更輕松有效。如:知道了sh發/?蘩/,學生便能輕松地掌握she,shirt,fish,English,wash,wish等一系列單詞的聽說讀寫。
3.由單音節向多音節詞音節遷移。
對小學生來說,記憶長單詞一直是一大難題,長單詞多數是由兩個或兩上以上音節構成的,如果能將它們按音節來記,將會大幅度降低記憶的難度;另外,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又和它在開、閉音節中有關;動詞的現在分詞也和重讀閉音節有關。教師如能簡單明了地解釋音節這一概念,便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簡單講述了音節“以輔音來劃分,以元音為主體”后,在單詞教學中經常讓學生練習拆分音節,用相關的語音知識來拆分音節就是一個好辦法,例如hospital,學生根據/h/,/p/,/t/,能很容易地將其拆分成三部分,即hos,pi,tal,這樣記憶就簡單得多了。當然這種思維習慣的養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靠教師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學生音節思維方式的形成更是如此。學生在英語語音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有時會出現畏難情緒,這時必須向學生強調語音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學生對語音學習的重視,教師在教授方法的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增強其自信心。
4.由讀寫脫節向聽說讀寫同步邁進。
筆者在教學中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們單詞不會讀幾個,但只要教師說中文意思,他們就能正確拼寫出單詞,當然一周后,又會忘記。因為不懂發音或發音不準,他們聽力也不好,而聽懂是說、用英語的前提。鑒于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強化發音的訓練和檢查,課后布置學生關于聽音跟讀和拼讀單詞的作業,并加強檢查督促,以確保學生發音的準確性,此外,我還積極組織“超級模仿秀”“英語朗讀比賽”“聽力競賽”等比賽活動,以賽促學,讓全體學生真正關注英語發音,提高學生英語單詞學習效率。
三、語流訓練中,錘煉地道語音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平時真正的語言交流中,我們說的是更為復雜的句子,除了單詞要準確發音外,還有語音現象也要注意,如連讀、不完全爆破、節奏、同化、句子重音、語調等是在語流中產生的,也就是在連貫說話時產生的。因此,從學生一接觸有意義的、連貫的語音,即短語、句子和語篇開始,教師就應該讓他們習慣正常的、自然的語音語調,聽英語國家本土人士的語音,并長期堅持下去,避免一個詞一個詞地迸出來,讓人聽著別扭。具體方法應該是從“聽”入手,以練為主,聽、說、評相結合。只有把握好句子的重讀、節奏、連讀、語調、不完全爆破等現象,學生才能說出更流利、地道的英語。
當然,除了以上方法外,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師首先要示音標準,此外,還可以通過英漢語音間,英語語音間的對比幫助學生讀準讀音。相信我們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指引下,通過不斷改良教材,改善方法,持之以恒,學生會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
注:本文獲2014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二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