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作業;社會生活;呈現形式;實踐操作;學科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5-0073-01
機械重復、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作業會大大扼殺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創造力,甚至會成為他們所在家庭的精神負擔。筆者認為,新形勢下的數學教師要巧妙設計充滿魅力的數學作業,使學生樂于去思考、去探索、去完成。下面,筆者談幾點自己在數學作業設計方面的思考,以求拋磚引玉。
1.聯系社會生活,摒棄紙上談兵。
教師應注意將數學作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使他們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例如,教學蘇教版六下《扇形統計圖》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作業:調查你家上個月的各項支出情況,并把支出情況制成扇形統計圖,再認真觀察扇形統計圖,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對于上個月的支出,你準備向爸爸媽媽提出什么合理化的建議?這種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作業,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還可以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強化他們的應用意識。
2.改變呈現形式,遠離枯燥乏味。
學生往往對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而喜歡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童趣的作業。例如:復習了蘇教版六上“體積和容積單位”的知識后,可以布置“生活在線”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起床后,我來到空間為3立方分米的衛生間,拿起容積為200毫升的漱口杯接了180升水開始刷牙。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一輛大卡車,那卡車油箱的容積足足有600毫升。我來到學校,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容積為10立方米的書包里翻出筆記本,從體積為0.3立方米的文具盒里拿出筆認真地做起了筆記?!崩蠋熢谛●R虎的日記上批了“可能嗎”三個字,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應該怎么改正?本題將干巴巴的“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改為富有情境的數學日記,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成了極富情趣的智慧之旅,學生自然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3.加強實踐操作,發展綜合能力。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設計作業時,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參與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此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拓展思維。例如:學習了蘇教版六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回家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并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做得好的放在教室里的“學習角”展示,供大家欣賞。要完成這樣的操作型作業,學生既要考慮制作的順序又要考慮所用材料的大小,思維能被有效地激活。
4.重視學科滲透,提供“全營養式”教育。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建立“大數學”觀,探索并設計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作業,給學生提供“全營養式”的教育。例如:學習了蘇教版三上《軸對稱圖形》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回家畫一幅具有軸對稱性的圖案,第二天帶到學校展示。將數學和美術融合,由認識“軸對稱圖形”到創造“軸對稱圖形”,有利于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升。
一花一世界,一題一妙境。只要教師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巧妙設計數學作業,就能讓學生做作業時思維更活躍、情緒更高昂、情感更豐富,從而真正彰顯數學的大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西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