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


課堂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教學行為。數學課堂設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是師生交流信息的紐帶,是教學調控的依據。有效的數學課堂設問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動力,同時是激活課堂活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圓周角”為例,談談如何通過有效地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啟發學生思維,激活課堂的活力。
教學活動1:步步設問,引出概念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圓心角,請同學們在圖1中,畫出一個圓心角。
眾生:(學生動手在導學案上畫圓心角)
師:誰能根據你畫出的圖說一說圓心角的概念?
生: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圓心角。
師:誰來說說圓心角的有關性質?
生: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其余各組量都分別相等。
【點評】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為下面學習圓周角作鋪墊。
師:如果將圖2中的圓心角∠BOC 的頂點移動,改變頂點O的位置,那O的位置有哪些可能性呢?
生:O可以在圓內,圓上,圓外。
師:頂點O與B、C就可以形成圖3中的無數個角。請你量一量這些角,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C在圓內、C在圓外:∠ACB大小變化;C在圓周上:∠ACB大小不變;
師:如果讓你們研究這些角,你們打算研究哪一種?
生:頂點在圓周上的角是這三類中最為特殊的角,所以我覺得先研究它。
師:我們研究一個新的圖形正常從哪些方面來研究?
生:我們先研究圖形的概念,再研究圖形的判定與性質,最后是性質與判定的應用。
【點評】沒有以告知的形式告訴學生要研究什么,而是讓學生以已有的學習經驗判斷需要研究什么,怎樣研究,這里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關注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通過一“動”一“量”,讓學生在舊知識的變化中發現不變的結論,形成學生認知的興趣與沖動,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才有價值。
師:你們能為這些角起個名字嗎?
生:頂點在圓周上的角叫圓心角,頂點在圓周上我們可以叫圓周角。
師:那什么叫做圓周角?
生:頂點在圓周上的角叫圓周角。
師:他表達的準確嗎?請同學比較下面幾個角,它們都是圓周角嗎?
生:不是,第2個圖是圓周角,其余的都不是。
師:為什么?它們有什么區別?
生:后兩個角的邊不在圓里面,沒有與圓相交,所以頂點在圓上,并且兩邊都和圓相交的角叫圓周角。
【點評】教師沒有直接糾正學生所說圓周角的概念,而是通過比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有效的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活動2:層層設問,合作探究
師:剛才的同學說得非常好,下面我們繼續研究圓周角的判定、性質、和應用,那么如何判定一個角是圓周角呢?
生:根據定義,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頂點在圓上,二是兩邊與圓相交。
師:很好,下面進入探究圓周角的性質的環節了,我們先來看,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有多少個?請你畫一畫。
師:你們能畫出多少個?
生:無數個
師:請大家用量角器量幾個圓周角的度數,再量一下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生:圓周角的度數都相等,等于圓心角度數的一半。
師:大家看這些角有一個共同的部分!
生:弧,是同一條弧所對的。
師:類比圓心角的性質的你對圓周角的性質會有怎樣的猜想呢?
生: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等于該弧所對圓心角的一半。
師:有這么多的圓周角,怎樣來證明呢?可以用什么思想方法來研究?
生:分類討論思想!
師:請同學們思考同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可分成幾種情況?用什么分類標準對它進行分類?
生:可以分為三類,圓心在角的邊上,圓心在角的內部,圓心在角的外部。
師:你們準備先研究哪一類?
生:先研究圓心在圓周角的邊上的!因為它最特殊!
【點評】與活動1類似,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研究問題,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問題,再大膽的猜想,最后嚴謹的求證。
師:誰來為大家展示證明:∠BAC = ? ∠BOC?
生:∵∠BOC是△AOC的外角∴∠BOC =∠BAC+∠OCA。∵OA=OC,∴∠OCA=∠BAC。∴∠BOC=2∠BAC。∴∠BAC= ? ?∠BOC。
師:另外兩類怎樣解決呢?以小組為單位,1至3組研究圓心在角的內部的。4至6組研究圓心在角的外部的。
生:連接AO并延長交圓于點D,將∠BAC分成兩個角∠BAD和∠CAD,它們與前面特殊的圓周角一樣,∠BAD = ? ?∠BOD,∠CAD= ? ∠DOC,所以∠BAC=∠BAD+∠CAD= ?∠BOD+ ?∠DOC= ? ∠BOC。
生:連接AO并延長交圓于點D,將∠BAC可以看成∠CAD-∠BAD,∠BAD = ? ∠BOD,∠CAD= ? ∠DOC,所以∠BAC=∠CAD-∠BAD= ?∠DOC- ∠BOD= ? ∠BOC。
師:我們已經驗證了猜想“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等于該弧所對圓心角的一半”是正確的。回顧我們的探索過程,你有些什么收獲?
師:通過上面的證明,我們得到: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等弧的情況下該命題也是成立的,命題“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也是正確的,想一想為什么?
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都等于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生:我們研究問題可以先特殊再一般,如果有無限個,可以找一找共同特征將它們分類,化成有限個。
生:圓周角性質的證明中,將一般向特殊轉化。
生:我們研究幾何圖形的問題一般:“概念——判定——性質——應用”。
【點評】教學活動2在問題的設計上注意連貫性和梯度,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入,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結論,逐步實現由知識向技能再到能力的轉化。德國教育家第斯惠說過:“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數學課堂教學,重在引導,而引導之法首先在于善于“問”,設問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思考,而不是教師思考,故設問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總結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授課時不在于多問,而在于巧問,課堂提問的技巧策略與方法有很多,但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實際,緊緊抓住學生求知心理,這樣的設問才能激發學生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使數學課堂真正地“活”起來,才能達到激活學生思維,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