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強
【內容摘要】伴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我國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由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有所轉變。特別是對于高中物理這種理論、公式較多,內容相對枯燥的自然學科而言,課堂上“探究學習”的推行是轉變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之一。文章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現“探究學習”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并根據作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 ?探究學習
一、設計好高中物理探究問題的興趣點
1.將課堂上物理問題的情境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主動性,就必須要讓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真正感興趣才行。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上,做好知識點的問題設計,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是培養高中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對于高中教師,在有效處理物理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努力創設出學生們感興趣,可操作性強的課堂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生活現象是一切物理學科知識的起源,而研究及學習物理學科的最終也是為了更好、更方便地生活,所以教師在設計高中物理的探究問題時應該將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問題,并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例如,可以創設以下的物理問題情境:“為什么我們清洗完衣服,使用脫水桶給衣服脫水時,脫水桶在慢慢降速到快要停時,反而又會猛烈地震動一會然后再停止呢?”雖然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十分常見,但是卻很少有人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高中物理教師通過對這類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的創設,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展開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時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
只有不斷提高物理問題的可探究性,才能不斷激發出高中生學習和探究物理的熱情。因此,教師創設的物理問題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失去探究的興趣,也不能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差太遠使他們因畏難而放棄探究。因此,教師在創設物理課堂上的探究性問題時,必須要把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們能夠根據已經學到的舊知識,通過一定的探究學習就能拓展出教師想要教授的新知識。例如,當高中物理教師教授完學生力的概念及運動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分和理解二者之間的聯系及差別,增強學生對這兩個知識點掌握的準確度,可以創設下面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給靜止物體施加一定單位的力后,該物體的狀態就會由靜止變為運動。那么,是否是施加的這一外力引起物體運動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力的概念及運動產生的誤解,學生也容易因此形成學習的誤區。如果教師能夠把此類問題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不僅能夠使學生避免學習誤區,還可以更好地激發高中學生對物理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增強高中物理探究學習的可操作性
1.組織學生進行高中物理探究活動
伴隨著我國學校教育模式的轉變,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強調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高中物理的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物理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通過督促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激發他們學習高中物理的熱情和興趣。物理教材上的知識,是物理研究學者經過科學的探究而獲得的結論。對于這樣靜態的、抽象的物理結論,學生學習和掌握起來必然會覺得非常困難和枯燥。因此,為了使高中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應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活動來增強他們對知識的主動探究過程,讓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獲得形象地認識。這種對知識的再發現過程不僅能夠激發起高中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自主獲得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理解。
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時,要根據物理教學的實際內容,制定有效、科學的教學設計,力圖為學生營造良好一個的高中物理“探究學習”環境。例如,在講授《單擺》這一節內容時,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先通過單擺教具,向學生演示單擺的運動過程和形式;然后讓學生思考會對單擺運動的振動周期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再將學生分成幾組來開展后期的物理探究活動。讓學生動腦對自己的物理猜測進行驗證。最后根據學生的探究設計和活動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和教師的適當指導,不僅讓高中學生親身體驗了知識探究的過程,而且讓學生運用科學的驗證方法對自己的猜想進行了驗證,從而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引導高中學生科學地開展物理探究試驗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上,物理教學實驗是進行物理科學研究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形式有兩種,一是由教師直接進行演示實驗,而是由學生自己開展實驗。高中物理教學實驗,一方面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實驗結論,增加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能力,鍛煉他們的物理科學思維,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例如,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法拉第如何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電磁感應的興趣和積極性。再由物理教師提出諸如“什么條件下會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分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有些小組把磁條放進了閉合的線圈中,就不能觀察到電流的變化。這些學生便很可能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跟磁力強弱無關”這樣錯誤的結論,此時,教師就應該針對上述現象及時作出解釋和指導,發散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思路,提高學生開展物理實驗的成功度。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實驗小組內部和組與組之間,對實驗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使物理實驗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應有的效果。
三、運用好分層教學的方法,開展差異化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由于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和學習成績等各個方面都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善待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通過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開展差異化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第一,開展分層教學前,教師需要對每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積極性和物理學習成績進行調查和分析。第二,根據前一步驟的調查分析結果,將學生分為優生、中等生和差生三個不同層次。第三,按照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備課、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以期能夠通過差異化的高中物理教學方法,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確保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讓自己的學習能力發揮到最好,從而讓他們都可以有效地進行高中物理學習。
差異化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不僅是“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最好體現,而且也能夠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最大程度的共鳴。例如,教師在講解“感應電動勢”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優生,應該要求他們通過對“感應電動勢”這一節內容的學習,要學會綜合性地運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對于中等生,只要求他們能夠應用電磁感應定律進行計算就可以了;而對于差生,則只需要求他們了解感應電動勢的概念便就可以了。
四、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之所以讓高中學生學習物理,是為了讓他們學會物理學科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上開展高中物理的探究學習,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化的問題,既是對高中物理課堂的有限延伸,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探究學習的效率;也讓學生在探究物理問題的實踐中,將學到的物理技能學以致用,增強了高中學生的實踐精神。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探究學習的方法如下:首先,高中物理教師在創設物理課堂問題時,應該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且通過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生能夠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其次,組織學生進行高中物理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要運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開展差異化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提高各個學習層次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游慶光. 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J]. 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9).
[2] 江孝濤.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變革——淺談“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