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芳
樂清業余體育學校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閱讀活水來
吳蓓芳
樂清業余體育學校
實施素質教育,體現在語文教學中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本人通過指導學生科學地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課上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激發了我校學生濃烈的課外閱讀興趣,養成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教會其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培養語感,使學生受到情感陶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閱讀樂趣,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閱讀習慣;閱讀方法
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始終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加積累、提高能力有著其他活動無法替代的作用,對學生的一生都有益處。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中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進行了認真思考: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現在我們面對閱讀內容,有些教師和學生表現出了無所適從。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閱讀指導教學,這是我一直在認真思考、探索、實踐的問題。我覺得閱讀指導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追求實效,即真正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閱讀指導教學,不只要求學生讀的“量”,還應強調“在閱讀中學閱讀”;不只要引導學生培養閱讀興趣,還應強行嚴格閱讀訓練。鑒于此,策略如下:
“我要讀”的這種心理是直接推動學生閱讀的內在的重要動力,是形成閱讀習慣的重要前提。首先要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和意義,端正閱讀態度;其次要通過講述、對比、訓練等方式暗示習慣在閱讀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以提高學生對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認識,使學生從心理上產生閱讀的愿望。
學生的閱讀量十分有限,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甚至只停留在以教科書為主的課內閱讀上,學生對該閱讀什么書存在著疑問。針對學生的這一具體情況,我做了以下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閱讀材料。
(1)閱讀材料要積極健康。中學生最好選擇那些文質兼美的“美文”和跳動著時代脈搏、反映著時代進步的“時文”,以及介紹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
(2)閱讀范圍要廣泛多樣。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博覽群書。科普類、童話類、小說類、作文選、散文類等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材料皆可涉及。
(3)閱讀對象能延伸對比。學生可從幾個方面來著手選擇材料,可對某一作品的相關的書籍(或節選的原作品)進行延伸性的課外閱讀;可在課本中學過某作家的一篇文章(或看了某一作家的一本書)后,再選這個作家的其他文章來讀;可把不同作家的相同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性的閱讀,比一比語言風格或思想感情,寫作手法等。
(4)閱讀重點是中外名著。中學生課外閱讀不能只著眼于眼前的“小魚”,要“釣大魚”。閱讀任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參照語文版教材中“名著導讀”評介的書目,遵循選擇經典、循序漸進和課內外結合的原則,選定課外名著必讀書目,鼓勵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
2.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中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對閱讀材料精耕細作,所以方法的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閱讀的方法最主要是有瀏覽、略讀、選讀、跳讀和精讀等,學生應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對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內容即可的,可選用瀏覽、略讀等方法;對編幅較長的文章而又沒有時間全文閱讀的,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選擇的讀一些最精華的部分;而對一些名篇名著則需要用精讀的辦法。總之一句話,閱讀內容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正如美國休斯頓市教育發展實驗室的一材料所指出的那樣:一個好的讀者,無不喜歡讀書,這種人讀書的速度由他所讀的內容而定:對于彌爾頓的詩逐字逐行地讀,對于少克萊的小說必須一段一段地讀,對于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必須一頁一頁地讀,將粗讀和精讀不失時機地結合起來。
3.要靠反復的嚴格訓練。
葉圣陶先生講:“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生閱讀時要思考。閱讀并不是僅僅把書看一遍,還必須要求學生對文中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對文章的遣詞造句、中心思想、寫作方法、人生啟迪等有比較細致的思考。
因此,閱讀完成之后,還可讓學生就某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讓學生把從課外閱讀中得到的知識遷移到小練筆中來,哪怕只用到一個精彩的詞或一句生動的話,這對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很有幫助。而且,閱讀完故事之后可以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還可以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要求學生堅持每天課間時間與同桌、同班甚至同年級的同學交流自己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哪怕是簡單的一兩句話也可以。
對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檢查、不斷督促,通過長期強化,使學生體會到閱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終成為自身的一種學習習慣!
利用各種集體活動、競賽,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這更好地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如結合學校教務處開展的“班級手抄報比賽”、語文課上開展的“介紹一本好書”、“讀后感交流會”、“朗讀演講比賽”、“成語擂臺賽”等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還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展示學生的“閱讀自由筆記卡”、手抄報等作品,對于完成質量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課外閱讀保持著比較持久的興趣。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孩子更優秀。“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閱讀習慣終身受益。學語文的根只有扎在豐富的課外閱讀這片肥沃土壤中,才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