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英
河北省平泉縣城西小學
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從《百合花開》談語言文字訓練
姚鳳英
河北省平泉縣城西小學
閱讀教學中如何突出語文學習實踐性特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達成“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正確運用”的目標呢?一要找準訓練點,二要明確訓練內容,三要把握訓練標準,四要選好訓練形式。
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訓練;找準訓練點
閱讀教學中如何突出語文學習實踐性特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達成“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正確運用”這樣的目標呢?下面從冀教版第十一冊《百合花開》的教學,談一談個人的一點認識:
一篇文章要訓練的內容很多,但重點訓練內容不要超過二三個,過于龐雜,眉毛胡子一起抓,就會使學生無所適從,到最后反而對學習的內容沒什么深刻印象。
如何選擇訓練點呢?首先要依據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選擇訓練點。新課標倡導多角度、有創意、個性化的閱讀,突出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方法的指導,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位等,這些都是我們確定訓練點的重要依據。
其次要依據文章學習的重點、感悟的難點和學生學習的疑點,選擇恰當的訓練點。一般來說,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百合花開》,講述了斷崖上的一株百合,不畏艱辛、嘲笑、鄙夷,努力地開會結籽,讓整個山谷變成百合谷的故事。課文第八自然段集中地體現了百合的堅韌與執著,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是學生學習的典型范例。而第十自然段“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成的淚滴”,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一定要重點訓練。此外,惡劣的生活環境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的烘托與襯托,更讓我們讀出了百合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生命力。
高年級閱讀課文要讓學生理解內容,知道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通過反復的吟誦,培養語感,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課文第八自然段主要內容為: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教學時首先要通過“這是一株怎樣的百合,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這個感悟題,使學生理解語意,體會到:“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寫出了百合信念堅定、矢志不移;“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突出了百合的責任感、使命感;“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強調了百合的價值觀。“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凸顯了她不為世俗所左右,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其次要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通過提示“這一段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使學生知道文章運用排比句式,增強了文章氣勢,表達效果更加強烈。
這時教師改變原文語序,讓學生再讀一讀:“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所以我要開花;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所以我要開花;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我要開花。”使學生體會兩種寫法的不同表達效果:原文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更能突出百合“我要開花”的堅定信念。
訓練形式的選擇要依訓練內容而定。除了通過咬文嚼字理解文章,感情朗讀和背誦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形式:
師:面對野草的嘲笑、蜂蝶鳥雀的勸慰,百合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它用鏗鏘有力的語言,表明了自己的堅定與執著。
假如你就是這株百合,面對野草的鄙夷,蜂蝶鳥雀的勸慰,你該如何回應呢?試著讀一讀。
生:“野草,我要對你大聲說:我要開花……”
師:我看到了一株堅強的百合!
生:“蜂蝶鳥雀,我要堅定地對你們說:我要開花……”
師:我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
假如你們都是一株百合,請你們一起向全世界莊嚴地宣告———生齊:“我要開花……”
三次朗讀,氣勢層層遞進,使學生情感的發展達到新的高潮。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熟讀成誦,達到了學語言的目的。
其次拓展閱讀與詩文創作也是深入學習文本的好形式。
第十自然段“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教師引導學生透過“一朵一朵地盛開”“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體會出百合開花的艱難以及付出艱辛后的喜極而泣后,引用冰心的一首小詩,使學生深化認識: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接著,老師出示:百合的美不僅是外表的美,而是一種靈性的美、精神的美。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贊美百合?
百合,
你靜靜地開放在懸崖峭壁,
()的葉子,舒展著,
()的花瓣,綻放著,
()的花蕊,卷曲著,
啊,百合,。
你亭亭地開放在懸崖峭壁,
經受著狂風的(),
承受著暴雨的(),
忍受著雜草的(),
啊,百合,。
語言文字訓練的方式方法很多,依不同的課而設計,無論怎樣的訓練,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