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花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楊武小學
精心設計作業培養學生能力
余春花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楊武小學
通過寫作業能使學生完善和豐富認知結構,進一步內化新知識。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具體運用,能從感性和理性層層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的思維品質。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式作業。“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真正是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是作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在教學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寫作業能使學生完善和豐富認知結構,進一步內化新知識。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具體運用,能從感性和理性層層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的思維品質。那么,新課程教學如何有效地布置學生作業,更全面地促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更科學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呢?
1.培養學生的求異思想。
求異是學生的天賦,他們樂于表現的與眾不同。因此,所布置的家庭作業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迸發求異的火花。如教完《司馬光》一文后設計了:“假如司馬光力氣太小砸不破缸,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在缸里的小孩”等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2.發展學生的獨立個性。
小學語文課本上還有許多游記性的文章,課文按照一定的有宗蹤順序瀏覽了某一景區。如《參觀人民大會堂》等,再學完這些課文后,我們不妨讓學生轉換一下角度,布置學生當小導游。利用雙休日或假日帶領父母游一游學生住處附近的風景或公園。學生在這樣的變式作業中既發展了自己的個性,又從中培養了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在學完哪些帶有常識性的課文,再布置家庭作業時,教師不妨轉變思路,易操作供銷抄寫,讓學生動手作文中實驗,在動手中讓學生創新,如學了《稱象》《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等文后給學生留作也讓學生回家親自做試驗,這樣的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有利于知識積累。
如學完《桂林山水》《長城》之后讓學生收集有關這些地方的圖片和資料并開展“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的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抒發濃烈的愛國之情,報國之職。又如:學完《養花》一文,可以布置學生每天觀察一種植物,記錄他的特點和生長習性,這樣長期積累,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創造的先導。因此,教師可涉及一些讓學生發展想象的家庭作業,在想象中創新。如教完《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后,布置寫《凡卡寄信后》、《桑娜拉開帳子后》、《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身邊》的家庭作業。
6.從趣入手設計作業。
小學語文課本上有好幾組古詩,這些詩的呢內容講究語言美、音韻美,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極好材料。學完后可開展詩歌配樂朗誦大賽,開水朗誦的最準確,最有感情。又如:學完了有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如 《草船借箭》《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等,要求學生脫離課本講演,開水講得最生動、逼真。事實證明,學生回家后興趣盎然,相當認真。
7.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在《路邊的鄉書》一課之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索關于橡樹的信息,有的學生去問大人,有的學生去查看書籍,有的學生上網查找。然后把查找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組織成一段話。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處理能力,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書寫水平也可以得到發展。再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學生檢索關于西沙群島的信息,不但明白了西沙群島的位置,而且對于西沙群島的氣候、物產都有了詳細地說明。對于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中西思想的感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8.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作業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好方法。大型的作業并非一同可以完成,如果是這樣不妨把作業化整為零,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別檢索關于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物產。
9.作一業設計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而是從實際出發,設計一些有“彈性”的作業,既能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兼顧到中差生的接受能力,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如學完《媽媽的愛》一課,我是這樣設計作業的: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兩至三項作業認真完成:(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有關母愛的圖;(3)學了這篇課文后,把你的感受、想法寫下來;(4)對本文優美的詞句進行摘抄;(5)把課文編成小故事,講給小朋友聽;(6)同學之間互相講述,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這一組作業設計包含了讀、畫、寫、抄、講等多種形式,使各方面的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特點和需要的作業,這種有“彈性”的作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興趣、愛好,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做到能夠突出課堂能容的重點難點,對知識進行合理拓展。書本上的知識都掌握并不意味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的應用中還需要學生有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式作業。“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真正是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是作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