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璐潞(大連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關于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的設計研究
解璐潞
(大連大學,遼寧大連116000)
摘要:現代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城市交通體系的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市道路在滿足人們日常出行和交通運輸基本功能外,還繼承著傳統文化和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環境藝術重任。城市道路是整個城市交通運輸的手段,在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不僅可以彰顯這座城市的經濟和文化,還直接的顯示了整個城市的形象和環境景觀。
關鍵詞: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設計研究
道路空間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城市景觀道路空間也就是城市空間中最具活力和藝術的空間形態,不僅可以直接呈現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豐富內容,還可以彰顯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所以,城市景觀道路以上這些優點使其具備了豐富的景觀襯托和人文背景,具有獨特的意境。城市景觀道路是相對于城市內單純的交通道路而言的,不僅包括了像古代清明上河圖內顯示的生活性場景,還包括體現城市文化、歷史和自然面貌的風景道路。
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呈現著規則或不規則的藝術形態。其中,規則形態是指經過人為的規劃設計使其具備藝術上的美感。不規則的形態通常是自然形成的,由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實際條件所決定,如古鎮的街道等。但是,不管哪一種景觀道路形態,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分析,都可以突出城市的特點,憑借著正確的規劃設計理念,才可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道路。筆者認為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的構成要素可以簡單分為靜態景觀要素和動態景觀要素。
1.1靜態要素
城市景觀道路的空間靜態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
(1)自然景觀要素。不同城市有著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如:山川、河流、古鎮、街路等,我們只有充分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合理布局,才能使城市景觀道路更加優美,突出城市的文化與內涵。道路的合理布局是一種線性空間,景觀道路更加注重這種空間布局,人們隨著道路的蜿蜒、轉折和起伏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如直線形態有明確的方向性和連續性,沿途平行于道路的環境要素,可以有效加強道路的形態特征。
水是城市景觀體系的重要組成要素,分為自然水體和人工水體。如果把江河、湖海水源引入到城市景觀或者依水建設濱水大道,將會使道路空間的景觀更為豐富,有利于改善城市氣候和提高環境質量。城市景觀道路借助水源的設計重點是要體現水體的特殊藝術效果,并借助周邊的綠色植被和建筑群體,呈現優美的空間景象。
云、雨、霧、雪等都可以成為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可利用的自然要素。景觀道路可以憑借浮云成為一種移動景觀,還可以借助藍天白云作為背景,冬季的霜掛、霧氣彌漫的朦朧美,都可以創造優美的城市道路景觀。
(2)人工景觀要素。城市景觀道路的人工要素是道路空間構成的主要要素,直接影響了道路空間的外觀。主要包括建筑空間、路面的鋪設、道路基礎設施等。
1.2動態要素
主要包括交通景觀要素和人的活動要素。二者分別從不同從不同角度詮釋著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
(1)交通景觀要素。這一要素具備了交通、環境生態和景觀形象三種功能。但前提條件必須滿足交通運輸的基本功能,然后在憑借道路兩側和周邊的綠化環境、水土保護等發揮道路的環境生態作用。在滿足以上兩個方面的基礎上,創造優美的景觀形象。
(2)人的活動要素。每座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多樣,有的令人向往,喜愛,有的令人望而生厭,感到呆板。歐洲有著許多優美景色的城市景觀道路,而東方的日本和中國卻很少。我國大多城市景觀道路兩側都建設了不同的建筑物,給人以“墻”的感覺,而自然形成的民間村落的道路景觀卻讓人喜愛。因此,城市景觀道路的形態設計要關注人們生活,體會人的感受,這樣才能滿足大眾需要。
2.1以人為本
人們日常出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律是城市景觀道路空間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景觀道路規劃設計的成功、水平高低和適用程度,歸根到底都是看其能是否滿足人們的戶外活動需求和行為需求。但是對于道路景觀的藝術效果來講,主要針對大眾群體,所有個人喜愛要讓步于大眾追求。因此,在早期設計規劃時,要充分尊重多數人的意見和想法,重點考慮人們的共有行為,這也是現階段城市景觀道路設計的基本原則。
2.2尊重歷史
城市景觀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具有現實意義,還包含了悠久的歷史內涵。除少數開發區和人造城市不具備自然環境或者歷史意義,大多城市景觀道路都和歷史文脈聯系緊密,在特定的歷史意義下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產生歷史文化上的認同感。城市景觀道路設計人員應尊重城市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對城市的歷史演變、文化傳統、居民生活需求和行為特征等做出正確分析,融入現代城市生活新功能,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風貌,讓城市景觀道路具備時間上的連續性。
2.3整體原則
城市景觀道路的設計還應該考慮城市的整體協調性,表現城市的個性。這就要求規劃設計人員要從道路的空間組合方面深入、具體分析,不僅要研究道路的實際情況,還要綜合考慮道路以外的其他影響因素。尤其是兩側的建筑物,不僅要在形態和尺寸上搭配,更要在色彩上協調,突出當地文化和歷史,體現城市的整體統一。
2.4可持續發展原則
城市景觀道路的設計和建設中要充分落實生態理念,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僅要充分保證人們居住、工作、娛樂休閑等生活質量,還應考慮城市的生態功能,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設計內容。
2.5個性原則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都有其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除了地域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城市特色外,隨著城市設計的研究和發展,設計師們一直追求創造全新的城市個性,賦予城市新的內涵。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現代化的城市景觀道路空間形態設計必須在滿足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認真分析研究其構成要素,并遵循設計原則,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賢芬.城市高架道路景觀的尺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2]李冬.城市景觀形成的規劃設計控制比較研究[D].天津大學2003.
作者簡介:解璐潞(1988-),女,吉林長春人,大連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