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平

近年來,鹽城市緊緊圍繞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脫貧目標,以提高扶貧標準、著力解決相對貧困,聚焦重點片區、著力開展整體幫扶為重點,堅持“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精準扶貧到村到戶,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市52.02萬低收入人口,已脫貧25.13萬人;省定322個經濟薄弱村,已達標99個。2014年,再脫貧12.42萬人,力爭20.8萬人;經濟薄弱村達標村新增112個,力爭130個。
突出精準幫扶,千方百計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脫貧。積極開展以“項目、資金、技術、生活”四幫扶為主要內容的“牽手致富”行動,強化幫扶對象、幫扶責任人和幫扶項目“三落實”,確保扶貧到村到戶。按照低收入農戶直接受益的原則,全面實行扶貧資金直接扶持到戶,充分發揮扶貧資金作用。整合省財政獎補資金、市縣財政扶貧資金、幫扶工作隊扶貧資金,統籌用于到戶幫扶。到戶扶貧資金重點用于幫助低收入農戶實現增收脫貧,有一定產業項目基礎的,可以作為生產資金,促進產業發展;參加合作組織的,可以作為入社股金,參與利益分配;勞動力轉移務工的,在企業保障其基本工資和穩定就業前提下,可以作為企業的用工補貼;安排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可以作為其工資補助。同時,圍繞全方位扶貧、全覆蓋扶貧的要求,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合作,組織10萬名黨員干部與8.4萬“一有三缺”戶結對幫扶。目前,已捐助幫扶資金及物資1.2億元,扶持建立經濟合作組織4090個,輻射帶動農戶64.8萬戶。建立了農村低保戶、孤兒、五保戶生活補助財政自然增長機制,重點片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鄉低保實現“五個全覆蓋”,做到應保盡保。
突出強村幫扶,多措并舉促進經濟薄弱村增收達標。村強則戶富。堅持把推動經濟薄弱村脫貧致富作為深化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抓手,分階段制定幫扶計劃,不斷完善市、縣領導掛鉤聯系薄弱村制度,努力幫助經濟薄弱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興辦民生社會事業,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增強村級經濟自我造血功能。積極推進股權配置型扶貧,將扶貧資金投入鎮村相關項目,年底按股權進行分紅;積極推進資產增值型扶貧,利用扶貧資金由鎮統一購置商業門面房、標準廠房等固定資產,作為薄弱村集體資產增值收益;積極推進就業保障型扶貧,鼓勵引導低收入農戶從事鎮村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工作,把扶貧資金作為工資進行補貼發放。同時,為了加快推動薄弱村相對集中鎮的扶貧工作,鹽城市委、市政府組織了15個扶貧工作隊入駐相關鎮進行重點幫扶;各縣(市、區)則抽調有能力的部門負責同志擔任薄弱村第一書記,實行駐點幫扶,不脫貧不脫鉤。
突出區域幫扶,集中力量實施連片貧困地區攻堅脫貧。在省重點掛鉤幫扶鹽城市蘇北灌溉總渠北片區的基礎上,堅持將渠南阜寧地區和射陽河南岸片區確定為區域扶貧重點片區,與渠北片區進行統一規劃,實行一樣的政策、一樣的投入,制定一樣的標準、一樣的目標,努力推進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市委、市政府科學統籌扶貧資金投入,堅持將各部門爭取的項目資金、各類財政支農資金的60%投向片區開發。加大項目幫扶力度,根據片區自身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農民意愿,引導農戶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和家庭創業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農村路網、水利、電力、通信等重點工程,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阻斷貧困延續。目前,三大片區共規劃實施120個幫扶項目,已啟動實施84個,其中,基礎設施類26個、民生改善類31個、產業發展類27個,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3.29億元。
突出統籌幫扶,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合力。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實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動員各方力量統籌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建立扶貧開發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健全“市抓統籌、縣抓推進、鎮抓落實”責任體系,定期聽取扶貧項目實施情況,及時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強化各級各部門作用,積極開展“聯縣、帶鎮、駐村”幫扶活動,農業部門舉辦技能培訓班486期,培訓貧困勞動力3.6萬人,轉移就業3.1萬人;金融部門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4億元,輻射貧困農戶16.8萬戶;農辦(扶貧辦)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督查和考核驗收,民政、計生、殘聯、婦聯、紅十字會、扶貧協會、扶貧基金會、老促會等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政策,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開發活動,形成了扶貧工作的整體合力。
(作者系鹽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