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森
限售股轉讓營業稅問題芻議
楊 森
我國目前對轉讓限售股的營業稅征管并無明確規定,本文根據現行稅法對非金融企業的轉讓行為“征與不征”和“如何計征”營業稅的兩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限售股;非金融企業;營業稅
限售股是指在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兩方面受到限制的股票,按照其來源可以分為四類,即:股權分置改革限售股,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再融資限售股和股權激勵限售股。限售股鎖定期結束后,持股人可以直接按市價轉讓而無需再支付任何對價。近年來,財政部、國稅總局針對個稅和企業所得稅連續出臺了多項文件對股權轉讓涉稅問題進行規范,但對非金融機構限售股轉讓營業稅相關問題卻并無明確的規定,有的地方表示暫不征收,如北京市、寧波市等省市,有的地方明確征收,如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青島市等省市,計稅標準亦不統一,因此坊間對此爭議頗多。
09年之前,《營業稅暫行條例》只是針對金融企業買賣金融商品的行為征收營業稅,對個人和其他非金融單位的該類行為并不征收營業稅。09年之后,修訂后的新《營業稅暫行條例》改變了只是針對金融企業買賣金融商品的行為征收營業稅的情形,將征稅對象擴大到全體納稅人。財稅【2009】第111號文規定對個人的該類行為暫不征收營業稅,非金融機構比照金融機構征收。而財稅【2002】191號文規定,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對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顯然,根據上述文件,限售股轉讓若被認定為股權轉讓則可暫免征營業稅,若被認定為有價證券轉讓則需比照金融機構繳納營業稅。因此,稅企爭議的核心就在于:限售股轉讓究竟屬于轉讓股權還是轉讓有價證券?
股權是指股東因出資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程序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并從中享受財產利益的、具有可轉讓性的權利。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股東因出資而獲得公司的份額就是股權,有限責任公司用出資證明書、股份公司用股票來表征其擁有的股份。筆者認為,財稅【2002】191號文中“接受利潤分配,共同承擔風險的行為”的描述實際上說明了稅法認為股權的本質特征應該是參與經營并承擔風險。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發起人以經營公司為目的而擁有的股份應該認定是股權,而在二級市場上,股票交易的目的主要是金融資產的增值而非為了參與公司的經營,因此公開市場的股票被認定為有價證券。從性質和表現形式上看,限售股解除鎖定后與原本在二級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并無區別,因此,非金融機構轉讓限售股的行為應當被認定為轉讓金融商品,需要比照金融機構申報繳納營業稅。
2013年,國稅總局出臺了第63號的公告,取消了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的分類,即不再按股票、債券、外匯、其他四大類來劃分,統一歸為“金融商品”,不同品種金融商品買賣出現的正負差,在同一個納稅期內可以相抵,按盈虧相抵后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若相抵后仍出現負差的,可結轉下一個納稅期相抵,但在年末時仍出現負差的,不得轉入下一個會計年度。根據上述規定,限售股轉讓的營業額為買賣股票的價差收入,即營業額=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容易確定,但是稅法并未從全國層面明確買入價應如何計算,實務中地方稅務機關除少數地區有明確征管政策外多依據自由裁量權界定。已出臺明確征管政策的地區買入價確認模式如下表所示:

在上表中,筆者認為最值得商榷的是海南省和青島市將“持有股票期間取得的股票紅利收入”從“實際購買價”中扣除的做法。非金融機構轉讓限售股的行為除了需要交納營業稅外,還必須繳納所得稅。從所得稅征管實踐上來看,根據《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第一條第(四)款規定:“企業從被投資企業分配取得的非貨幣資產,除股票外,均應按有關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投資所得。企業取得的股票,按股票價值確定投資所得。依照上述規定,所得稅的計稅成本按照股票紅利來源的不同,實務中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處理。對于使用留存收益發放股票股利的情況,視為“先分紅,后投資”,即相當于先按照股票面值發放現金紅利,然后投資者再按照股票面值購買股票。轉增股本的金額視為追加投資,投資者應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對于使用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情況,不屬于股息、紅利性質的分配,投資方不應該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
筆者認為,在全國層面的稅收法規并無明確的特殊規定時,對于同一經濟行為征收的不同性質的稅種,為避免引起爭議,其計稅成本的確定應當盡可能的一致。因此,非金融機構限售股轉讓營業稅稅基的確定應比照所得稅計稅成本的確定,即:按照股票股利的面值增加買入價而非從買入價中扣除。
按照我國稅制改革的規劃,2015年將是營改增的收官之年,增值稅即將實現金融業的覆蓋。營業稅相關規定的不明晰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涉稅風險,筆者認為,應該抓住此次營改增的機遇,對非金融機構轉讓限售股是否繳納增值稅以及進項稅額如何確定等做出統一而明確的規定,以解決目前法律不明、執行力度不一、自由裁量權任性的亂象。
[1]黃電.非金融機構限售股轉讓營業稅征管新探.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