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玲華 陳劍勇 王代琨
我國分層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模式研究
虎玲華 陳劍勇 王代琨
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國管理會計框架體系建設的關鍵內容。考慮到我國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需要轉化巨大的會計人員存量,同時也要通過學校培養等方式提供人才儲備。借鑒能力層次理論和德雷斯模型,在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上要走職能定位分層、能力設計分層、人才培養分層的模式。
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分層;框架
在我國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候,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把我國管理會計工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國管理會計框架體系的建設中,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能夠帶動管理會計發展。同時,整體推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指引體系、信息化建設等工作。我國目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是供給遠遠小于需求,管理會計人才缺口高達300萬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滲透,我國企業經營環境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要會越來越大。做好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對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激發管理活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有著重要意義。考慮到我國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需要轉化巨大的會計人員存量,同時也要通過學校培養等方式提供人才儲備,在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上要堅持走職能定位分層、能力設計分層、人才培養分層的模式。
(一)會計從業人員多,管理會計人才少
截止至2014年,全國共有1660多萬人的會計從業人員,其中通過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的有326萬人,通過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的有146萬人,高級會計師近12萬人。全國有總會計師20萬人,全國會計領軍人才1132人。在龐大的會計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從事的是日常的記賬算賬工作,側重于核算。少部分人會從事企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等工作。滿足企業高層次管理需求,能夠利用財務及非財務的相關信息服務于企業的經營決策、戰略規范的人員少之又少,管理會計人才缺口高達300萬人。
(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呈現自發性、單一性和短期性的特點
目前,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有學歷教育、資格考試和在職培訓三個方面。在學校教育方面,全國各院校中只有中央財經大學在本科階段即專門建立了管理會計系,每年招生50余人,累計培養了管理會計專業的本科生200余人。上海財經大學等一批高校在研究生階段提供了管理會計研究方向,向學生傳授管理會計知識,在一定的程度上為單位提供了管理會計人才儲備。有關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在中國尚未開展。大多數企業雖然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但對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有調查表明,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管理會計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的業務部門里面,也分布在各項管理工作當中。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主要通過部分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會計實踐活動和高端會計人員在職培訓來實現。如在上海寶鋼、中國聯通、國華電力、中化集團等公司的管理會計工作實踐中,財務人員的管理能力得以提升。2005年啟動的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2005年12月啟動的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養項目,以及在高級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的考試與培訓中,也安排有管理會計內容。但培訓內容分散,時間間隔長。由此可見,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呈現自發性、單一性和短期性。
(一)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
從會計轉向管理是我們會計行業發展的趨勢,我國現有的數額龐大的會計從業人員的升級轉型,需要分層設計,將管理會計分為初級管理會計、中級管理會計和高級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為了解決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發展到今天,管理會計的外延已擴展到客戶關系管理和企業價值創造。我國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大小不同,所處的行業及其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對管理會計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在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上要適應這種需要,堅持分層設計原則,區分一般管理會計人員和中高層管理會計人員,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式。
(二)能力層次理論和德雷斯模型
德雷斯模型是一種衡量人們工作方法和能力,反省并提高專業技能的層級模型。德雷福斯根據員工經驗的豐富程度和職業的階段,對能力的層次進行了劃分,將他們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的人:新手,高級入門者、勝任者、精通者和專家。
新手的特征是生硬地、脫離情境地運用規則和原理,對任務缺乏整體判斷和感覺。高級入門者是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對規則和原理進行適當調整,用有限的工作經驗幫助判斷,但不能夠明確重點。勝任者是用目標導向性的思考方式,對行動進行詳盡的計劃;能夠明確重點和優先序,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缺乏速度和靈活性。精通者是在分析推理中結合直覺;能夠根據當前的問題,過去的經驗和對問題的整體理解發展和修正行動計劃。專家是指工作時是直接依賴直覺而無須借助有意識的思考;行為是持續的和自發的。
(一)職能定位分層
目前國內外對于管理會計的認識都是從管理會計的職能定位出發,如《指導意見》認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CIMA和AICPA發布的《全球管理會計原則》認為“管理會計是為了組織創造價值和保值而收集、分析、傳遞和使用與決策相關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
根據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現實水平和未來需要,將我國管理會計的職能分為三個層級:基本職能、中級職能和高級職能。其中基本職能包括成本費用管理、財務分析;中級職能包括預算管理、績效考評,風險管理、財務預測;高級職能包括財務規劃、戰略決策。
(二)管理會計人員分層設計
根據我國管理會計的職能定位,我們將管理會計人員分為三個層級:初級管理會計、中級管理會計和高級管理會計。初級管理會計主要從事成本費用管理和財務分析工作。中級管理會計主要從事包括預算管理、績效評價、風險管理和財務預測的工作。高級管理會計主要從事財務規劃和戰略決策工作。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分層設計
根據管理會計職能定位,構建管理會計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框架。按照分層設計原則,明確各層級的管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見表1: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分層培養框架。
管理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分為財務相關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組織管理知識、人文社科知識。其中財務知識包括:會計基礎知識、審計知識、財務知識、成本管理會計、稅收知識、管理會計、相關法律知識、行業知識等。信息技術知識包括:企業信息知識、財務軟件知識、管理軟件知識、互聯網經濟知識等;組織管理知識包括;經濟學、組織行為學、采購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數據分析、研發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戰略管理等。人文社科知識包括:人文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藝術知識、心理學知識、外語。

管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分為一般技能和專業技能。一般技能包括: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流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專業技能包括:成本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預算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財務預測能力、業績評價能力、財務規范能力、戰略決策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和政策解析能力。
管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包括客觀、公正、合規、社會責任、關注公眾利益和終身學習。
按照初級管理會計、中級管理會計和高級管理會計要承擔的職能,將上述知識和能力與各層級的管理會計相對應。如初級管理會計所需的知識集中在財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中級管理會計所需的知識除財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之外,還要增加有關的組織管理知識。高級管理會計所需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研發管理、風險管理、戰略管理、內部控制等知識,同時強調人個的人文社會知識積累,以提升個人修養,開拓管理視野。在能力應用方面,初級管理會計除具備一般的技能之外,專業技能上主要是成本管理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這是當前大多數企業在管理會計實踐中最最需要的兩個能力。中級管理會計應具備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時間管理能力、預算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財務預測能力和業績評價能力。高級管理會計應具備的能力,除了上述各項之外,還需具備財務規劃能力、戰略決策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和政策解析能力。
管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應貫穿整個職業生涯,不分層級。
(四)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式
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有學歷教育、實務摸索、自我學習、后續教育和資格考試五種形式。要根據管理會計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式。見表1: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分層培養框架。從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主體來看,有高校、企業、管理會計本人和行業協會會計團隊。學歷教育主要是由高等院校承擔,培養我國管理會計儲備人才;實務摸索、自我學習和企業內部的人員后續教育是企業培養適合本企業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主要方式,促進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優化。由行業協會組織的后續教育和資格考試是會計團體推動全體管理會計人才質量提升的主要方式。
1.鼓勵高校開設管理會計專業,做好人才儲備
鼓勵高等院校,積極申報管理會計專業,加強相關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注重教學與實務的結合,與單位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學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2.漸進開展管理會計資格考試,實現人才優化
鑒于我國現有的會計類考試已經很多,所以短時間內開展管理會計的資格考試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在現有的會計類考試中,尤其是中高級的會計技術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加入管理會計的內容,引導財會人員由核算向管理的轉移,實現人才優化。
3.激勵在職會計人員通過自我學習和實踐摸索,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管理問題,對于在職的會計人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管理會計的發展史上,每一次管理會計的重大發展都是因為企業出現了新問題,促使管理會計人員去思考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管理會計人員在幫助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其自身的能力也在提高,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工具也日趨完善。所以要建立激勵機制,引導在職人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實踐中,通過自我學習和實踐摸索,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4.創新管理會計人才后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實現人才升級
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都處在復雜變動之中,導致管理會計內容多,范圍寬,要求高。因此管理會計人才的后續教育要創新。現有的后續教育主要是知識的更新,考評方式也比較單一。要創新管理會計人才的后續教育內容和形式,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并重,通過管理會計案例分析、參觀交流、輪崗、難點問題研討等方式去訓練管理會計人才的專業技能。考核方式上側重于面試、個性化考核、小組考核。考慮到我國管理會計人員的層級性,在后續教育中,針對不同層級的人員,進行分層培訓。在管理會計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單位高層的理解與支持。所以還要注意開展針對單位管理層的組織培訓,引導單位管理層認識管理會計的作用,使單位負責人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單位對管理會計應用的內在需要。
[1]宗禾.財政部: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N].中國財經報,2014-11-15001.
[2]樓繼偉.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09:5-12+2-3.
[3]佟成生,許素蘭,李扣慶,梁淑屏.中國企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中國企業財務人員的調查問卷分析[J].會計研究,2014,09:13-20+96.
[4]人才培養是關鍵提升核心競爭力——《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系列解讀之四[J].財務與會計,2015,05:6-9.
[5]賀穎奇.財政部國家會計學院骨干教師赴英管理會計培訓團,國際管理會計最新發展及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財政研究,2014,12:94-99.
[6]黃培.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4,10:36-38.
[7]張繼德,王霞.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和對策[J].會計之友,2014,20:122-126.
[8]許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9]陳麗花.信息化環境下會計職業勝任能力的培養[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