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賢
淺議財務杠桿及其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運用
李賢賢
企業適度負債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提高股東資金的盈利水平。但負債經營如同一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財務風險。文章通過數據闡述了什么是財務杠桿,并結合企業的生命周期,分析了財務杠桿理論在企業中的運用。
財務風險;財務杠桿;生命周期
物理學中有杠桿效應,即有一個支點,用很小的力就能撬動很重的物體。同樣在財務管理中,也存在這樣的杠桿效應,即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本文要論述的是財務杠桿。所謂財務杠桿是由于固定性財務費用的存在,每股利潤的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但是財務杠桿帶來的效應是兩面的,既能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也能帶來財務杠桿風險。因此,我們應搞清財務杠桿的原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由于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完全一致,因此對風險的表述也有很多種。為了便于對風險的衡量,本文對風險表述為某一事件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這種差異程度越大,風險就越大。風險從公司經營本身來劃分,可以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是由于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
財務風險的大小可以通過財務杠桿作用程度來反映,而財務杠桿作用程度的大小可以通過財務杠桿系數來反映。一般來說,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作用程度越大,財務風險越大。反之,則相反。
財務杠桿是由于固定性財務費用的存在而使得企業的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具體來說,企業在長期資本額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是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或減少時,每一元盈余所負擔的債務成本就會相應的減少或增大,扣除所得稅后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或減少,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或損失。現舉例說明如下:
假定甲公司、乙公司2013年的有關指標如下表:
假定2014年甲、乙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分別增長20%、減少20%的各項目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表2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甲公司的債務余額為0,債務利息為0,即甲公司的資本總額全部來自于股東投入的資金。當甲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增加或減少20%時,每股利潤也相應的增加或減少20%。乙公司存在債務成本,債務利息不等于0,即乙公司的資金總額來源于債權人的資金和股東投入的資金。當乙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增加或減少20%時,每股利潤增加或減少38.46%,每股利潤的增減幅度高于息稅前利潤增減幅度。
通過甲公司和乙公司的對比,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財務杠桿存在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存在固定性財務費用;財務杠桿是把雙刃劍,既會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即息稅前利潤增加,每股利潤增加的幅度更大),也會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風險(即息稅前利潤降低,每股利潤降低的幅度更大)。
對于財務杠桿作用的程度的大小,我們可以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是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之比。即:

在上式中,EPS為變動前每股利潤,△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息稅前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1)式中的財務杠桿系數的公式還可以經過推導和整理如下:

在上式中,EBIT為基期的息稅前利潤,I為債務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DP為優先股股利。
通過(2)式可以推出,甲公司的DFL=1,即每股利潤的變化率與息稅前利潤的變化率是一致的,財務杠桿沒有發揮作用。乙公司的DFL=1.923,財務杠桿系數大于1,即每股利潤的變化幅度大于息稅前利潤的變化幅度,財務杠桿發揮了作用。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利用債務資金產生的債務利息可以起到利息抵稅的效應,使企業得到稅收上的優惠,但是也應該合理地利用債務資金。當息稅前利潤增加的時候,可以合理地利用負債,使財務杠桿積極發揮正面的效應。當息稅前利潤下降的時候,應該慎用負債,因為在財務杠桿的作用下,每股利潤下降的更快。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把握住財務杠桿這把雙刃劍。應積極運用財務杠桿,以使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也要盡量避免財務杠桿帶來的風險。通常在資金總額和息稅前利潤一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降低負債比例,從而降低財務費用的措施來應對財務杠桿風險。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我們知道財務杠桿既會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也會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風險。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發揮財務杠桿的優勢,減少財務杠桿帶來的損失。根據財務杠桿的原理,重點分析下財務杠桿在企業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運用。一般來說,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企業初創期由于產品剛剛出現,前途未卜,產品類型、特點、性能和目標市場方面尚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企業經營風險非常高,而高經營風險和低財務風險相結合,既符合股東的愿望也符合債權人的愿望。所以企業初創期應采取權益資本籌資方式,盡量避免債務資金給企業帶來的財務杠桿風險。
企業成長期一旦產品成功地進入市場,產品銷量數量開始快速地增長。因此,企業現在需要很大的資金量,光靠權益資金滿足不了企業的資金需求,必須要求企業適度地負債。企業產品有了一定的銷路,具備了一定的現金流,為舉債經營提供了可能。成長期的企業產品有了一定的銷量,產品的不確定性在下降,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相對下降。但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仍然很高。這一階段企業要采取穩健的籌資策略,適度地負債,爭取財務杠桿帶來的優勢。
企業處于成熟期,企業銷售額很大而且相對穩定、利潤也較合理。此時,企業的經營風險進一步降低,而低經營風險和高財務風險搭配也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因為權益投資人希望“借別人的錢來賺錢”,愿意提高負債的比例。而對于債權人來說,經營風險低的企業有穩定的經營現金流入,企業可以為償債提供保障,所以愿意為企業提供貸款。所以,成熟期的企業可以多籌集債務資金,以便享受債務資金的優勢以及財務杠桿利益。
企業處于衰退期,產品銷售量迅速地下降,所占市場份額也在下降。此時,企業應改變成熟期的高負債策略,而應采取留存收益、股東投資、債轉股等內源權益籌資方式。通過縮小負債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率,保持良好的資本結構,避免財務杠桿風險。
在我國雖然很多企業已利用負債經營的模式,但還不能恰當的利用債務資金的優勢來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當盈利水平較高,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時,企業卻忽視了通過借債來提高企業的每股利潤,使得財務杠桿的正面作用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而盈利水平較低,財務杠桿發揮負效應時,企業使用過多的債務資金或者不知道縮減債務資金量,因此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因此,我國必須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監督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不應該盲目的使用。
[1]王曉武.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關系再思考[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6(2).
[2]余海宗,陳文武.財務杠桿原理及其在資本結構決策中的應用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2):136-139.
[3]趙超越,許延明.淺談財務杠桿在企業中的實際運用[J].商業經濟,2013(2):108-109.
[4]李勇.淺析財務杠桿[J].會計之友,2005(6):58-59.
(作者單位: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