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內容摘要】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沒有任何既定的模式和方法,教學內容和方向也大致相同。但因教學主體和環境各有差異,因而不能生搬硬套,英語老師要能夠想辦法提升課堂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摸索和實踐來尋找恰當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從“過去個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到“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合作 ?有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進入初中的學生雖已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與基礎語法,但因為缺乏實踐和自學能力,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不用說有一套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因此老師必須指導正確有效的方法: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溫故知新、善于從錯誤中學習、有廣泛的閱讀興趣等等。在教學和學習方式上,我在英語教學中強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也由此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逐漸形成并掌握各自的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全班分成5個小組,每組6個成員。學生座位按照小組排列以便于成員交流。每個小組提出自己的口號及奮斗目標。確定組長,小組由組長帶頭,分析每個成員在各個學科的優劣,用表格記載個人的優勢和薄弱學科,這樣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個人和小組的情況。而且在這些表格背后,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用途:在一組內學科比較好的成員可以幫助那些相對薄弱的人,同樣擅長的學科成員也會相互競爭。薄弱的成員得到小組的幫助和鼓勵,增強學習的動力。在合作學習中,使每位學生充分表現自我,并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
我們提前發給學生下一周的學習范圍,也就是導學案。學生根據學案的要求提前預習,尋找相關的話題資料,熟悉單詞課文,學案上配有相應的導學練習,在自己獨立完成的情況下,帶著自己的疑問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爭取提前在小組內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從批閱學案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得到有效信息,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不再把自己認為要講的內容一講到底,學生也可以直接聽到他們想要理解的內容。關鍵在于他們逐漸的學會自己找方法去解決問題,及時發現疑難,主動思考,還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加強了和別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這一舉措的實施,對于我們英語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課時的緊張不再影響老師和學生的工作和學習。
很多學生尤其男生害怕在班級面前講英語,小組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揮的空間。相比較課堂而言,學生在課余時間具有相當寬松且絕對真實的交際環境,如果能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珍惜利用這些寶貴的時空資源,彼此之間盡可能多地用英語交流,這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這一點,我嘗試了每節課開始的free talk活動:小組各自確定一個話題,大家集中準備內容,在第二天的課上由一人向全班發言,每次由不同的小組成員發言。這樣,每人都有機會說,而且再害怕的學生都不害怕,因為有他的后援團給他鼓勵。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每個學生都能大膽的站起來說,并慢慢的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了輕松、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得原本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說的學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得更加自信。
開展小組學習以來另一個收獲就是學生自覺性的提高。有些學生在獨自學習時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在小組中卻得到了改善。學科薄弱的學生基于對學科抵制的心理,很難主動去研究學習,但是身在小組中,其他成員會督促他幫助他,解決課上老師沒有涉及的題目或內容,也為了不落后于其他組,他也會慢慢的去主動拿起薄弱學科,久而久之學習的氛圍形成,自覺性也在形成。
小組有了成績,少不了老師的評價與鼓勵: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結合,把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定期的讓大家知道這階段學習的成果,讓小組成員明白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以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對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等給予恰當評價,以便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也選出班級內的優勝小組,激發學生為小組集體榮譽而努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成功的喜悅。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英語語言學習本身,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進行工作也創造有利條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在小組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同時,老師也有必要的職責:切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自學英語的能力,使他們進入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圈,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使學生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更完善、更有效、更合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