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麗
【活動背景】
天鏡之星是我校特有的、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德育活動,每月都有一個主題。十一月爭創的陽光笑笑獎的主目的要是教育學生要懂得感恩,以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身邊的人和事。
【實施過程】
1.學習細則,正確認識
在月初的第一周晨會和班隊課上學習陽光笑笑獎的爭創細則:學會手語歌《感恩的心》;堅持每天為父母做貼心事(例如,捶背、倒茶、分擔家務、自己理書包、疊被子、整理房間等);舉行“難忘瞬間分享會”,交流家人疼愛自己的親情故事;父母填寫“感恩在行動反饋單”。月底在板報中展出優秀評價單。當然,僅僅讓學生了解爭創的要求還不夠,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做這些事,不能為了爭創而應付。因此,每一項細則的執行和考評都要向學生解釋清楚。例如,學會手語歌這個要求全班學生在音樂課和活動課上學習都能學會,但學會不是目的,應該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含義,以及明確學會了手語歌《感恩的心》要唱給誰聽,我為什么要唱歌給他們聽,他們為我付出了什么。學生只有理解了這些,活動才有意義。
2.每周一個主題,強化行動
第一周主要是學會手語歌,懂得感恩。在第一周的周五進行考核,每個學生都會演唱,然后交流家人,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關愛和幫助,談一談這首手語歌可以表演給哪些人聽,在班級內掀起一股感恩潮。
第二周開展“一日小當家”主題活動,讓學生堅持每天為父母做貼心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會掃地、拖地、疊被子,再學會洗衣、擇菜、洗碗,最后學會給父母捶背,幫父母招待客人。并將每日學會的一件事讓父母記錄在“一日小當家反饋卡”上,然后在班級里開展“小當家技能比賽”,評比表現優秀者。
第三周召開班隊會,學會感恩,分享我的親情故事,制作孝心卡片。首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每天為自己做了哪些事,然后用幾句話將今天的感受記錄下來,最后通過一周的觀察體會和回憶過去父母對自己點點滴滴的關愛,寫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親情故事,在班內交流,并讓全班同學談談自己今后應當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升華感恩之心。最后請學生制作孝心卡,將要對父母表達的感謝話語和自己今后的承諾記錄下來,送給父母,以示感謝。
第四周繼續堅持落實行動,父母參與反饋。第四周的周四下發“感恩在行動反饋單”給學生家長,根據學生一個月的行為習慣,體貼父母,做家務等的情況給予學生公正真實的反饋,周五時全班展示每一個學生得到的反饋,然后將表現好的學生的反饋單布置在黑板報上,并全班投票選出本月的爭創活動獲勝者。
3.學會感恩,奉獻自己的愛心
結合學生對父母的關愛的理解,讓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以及社會上一些關心、幫助和愛護自己的事,學會懂得感恩,并通過日行一善的形式來奉獻自己的愛心。這些小事可以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是周末去做義工,可以是幫助受傷的同學整理書包,最后通過小報的形式,展示大家做過的善事,弘揚感恩他人、助人為樂的精神。
【亮點呈現】
1.在生活中懂感恩
從生活細節中觀察記錄和“一日小當家”活動入手,體會父母的艱辛,感悟來自父母的關愛,感受來自家庭的溫暖,進而懂得教師同學和朋友對自己的付出和幫助,通過暖心話、孝心卡、小報墻表達心中的感恩,感悟生活的美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行動中內化精神
僅僅明白父母,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恩惠只是最淺層次的理解。通過具體的行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助人者的艱辛和父母老師的立場,從而在深層次地挖掘他人精神品質和行動力量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回報他們,進而產生要將這種愛傳遞下去的強大動力,通過幫助更多的人,理解家庭和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3.周周主題系列化,來源于已定規則而又不拘泥于內容
每周都有明確的目標,注重在活動中的體會師生、家校之間的互動,將一條條死板的規則轉化為學生要參與的實踐活動,并拓展到學校和社會層面,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為何要感恩,在家長和教師的反饋中懂得自己小小的行動就能讓他們感動。這樣的系列實踐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愛的理解,促進他們表達愛的強烈情感,他們將會用實際行動來回報他人的愛,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表達空洞的心得體會。
【反思提升】
1.重視情感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大多數學生認為他們得到的一切是理所當然。對幸福的來之不易,他們缺少感受、體驗;對別人的辛勤付出,他們缺乏感謝之情和感恩之心。面對社會轉型期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通過在課堂中滲透,在爭創活動中教育,在生活中培養,引導他們常懷一份感謝之情和一顆感恩之心,真誠地努力回報別人的付出,并將愛心傳遞下去。那樣,他們才會真正體會到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
2.知行合一,回歸生活
德育活動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應從實際生活著手,于細微處育人,在實踐中感悟,在總結中提升。讓學生知道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關愛,從而學會感恩,進而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學生明白自己時時刻刻都在感受父母、教師、朋友和社會的恩惠。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