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華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數學課堂呈現的都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枯燥、無趣,嚴重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也不利于數學學科價值最大化的實現。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數學課堂來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也為高質量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構建精彩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進行概述。
一、游戲活動的組織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放松學生大腦,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活動的構建既符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心態走進數學課堂。而且,游戲活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構建也是素質教育下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除了能夠寓教于樂之外,還能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形象化,進而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拼一拼”的活動,具體的說,就是讓學生在一個三角形的基礎上添加不同形狀的三角形來拼四邊形。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選擇的三角形的特點,同時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三角形與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當然,這個過程還能讓學生鞏固上節課所學的三角形的分類的相關知識,進而也為高質量的具有生機的課堂的實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活動的構建
自主活動是課程改革以來所提出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貫徹落實“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師構建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感受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進而在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同時,也逐步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最終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知識,鍛煉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為了打破課堂沉悶,活躍課堂氣氛,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①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②體育課上,有毽子37個,如果平均分給6個小組,請問每個小組能夠拿到幾個毽子?還剩下幾個?③一天小明去超市打算買一些筆記本,如果每本3元,小明有10元,請問能夠買幾本?還剩下多少元?……引導學生在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引入有余數的除法中相關的概念,比如:余數、除數等。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接著,在順利地導入新課之后,我引導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將相關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我再針對學生未能解決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自主學習活動的高效實現,同時為打造具有生機的數學課堂做好基礎性工作。
三、評價體制的建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可見,完善的評價體制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我們的評價標準就是“分數”,評價形式是說教式,根本發揮不了評價的作用,更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構建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以教學《圖形的拼組》為例,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的方法給與及時的肯定,要鼓勵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中重拾學習的信心,進而以積極的心態走進數學課堂當中。同時,恰當的評價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和諧數學課堂氣氛的構建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傳統思想構建的無趣和枯燥的數學課堂對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并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以確保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構建的具有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為數學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以及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進而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陳微.有效評價,讓數學課堂靈動起來[J].考試周刊,2011(42).
編輯 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