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大雨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努力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實效。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前預習;課堂實效
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素質呢?
一、提前指導學生預習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前提
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對知識搜索,學生積累課前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利用有趣的故事、圖片等調動學生自學積累的意愿。教師在預習前,給學生的預習提出明確要求,有利于學生有目的地預習,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教師上好課打下基礎。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角色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師除了加強課外指導預習外,還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啟發提問,讓學生能把預習的收獲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學中一邊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邊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聽取別人的不同意見,今后會更好地自學。
三、加強教師的課堂講解,使課堂更加實效
學生之間由于是環境不一樣經歷也不相同,存在各種差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的解決,教學任務的完成是不同的。于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尤其注重備學生、備學情、備教學方法、備教材。了解學生課前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學生喜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課堂指導下回答教學問題,以達到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這樣學生的素質也會在教師的課堂中得以提高。
四、讓學生從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
根據學生愛動的個性,在課堂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或游戲里體驗成功,深化感悟道德,提升個人素質。
總之,學生學習的素質教育千差萬別,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采用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