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威
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創新精神及審美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但目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形式呆板、教學內容偏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探討根據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和審美特點建立合適的音樂施教,通過一定的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如何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優化音樂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激勵性原則;信息技術
小學音樂教育是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生音樂教育中應該開發適合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音樂教育內容,設計出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要認識到音樂教育培養的是一種結構、一種能力、一種把握世界的方式,最終將達到小學生審美心理結構良好塑造的目的。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1.教學形式呆板,學生毫無興趣
“音樂課好無聊哦,又要上40分鐘,快點下課吧?!?/p>
“音樂課不是聽老師在那說各種符號,就是讓我們認譜,唱do-re-mi,太沒意思了?!?/p>
以上都是學生的心聲,聆聽到如此的心聲,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心中難免都會泛起陣陣酸楚。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歷史,完全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師教學內容偏深,有專業化傾向
教學內容有時已超出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在學習唱歌、認譜、欣賞歌(樂)曲的同時,還被要求認識諸如音樂符號、調式、節拍、節奏、曲式等數十種音樂記號。
二、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
1.遵循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
(1)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使他們的注意力一般最多只能維持20~30分鐘。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常通過各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不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并具有盲從心理,喜歡盲目地模仿。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對于簡明易懂的指令比較敏感。各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督與指導,也因此對教師有一種本能的依賴感和喜愛感。
(2)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年級的小學生最明顯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突然萌發并逐漸增強,由于對外界積累了一些認知經驗,他們開始具備一些獨自判斷和處理事物能力,開始嘗試自己做出判斷。在這樣的心理前提下,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中應開始加大學生個人展現的部分,給予他們充分的自我展示機會。
(3)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年級的小學生的價值觀已初步確定,他們往往有自我獨立判斷的能力,教師要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審美價值,并盡可能充分地給予他們通過自己的主觀意愿來表達情感的機會。
【案例】一名教師在執教五年級歌曲《大海啊,故鄉》時,充分運用了高年級學習認知的特點。在課前準備時,教師讓學生去搜集關于“海”的相關知識或道具。學生聽到了教師的要求熱情相當高,承諾會在下一節課帶來他們搜集的材料。當下一節音樂課時,教師踏入教室,看見每個學生手上都拿著他們的作業。如,大海的圖片、普希金的詩詞《致大海》,還有用報紙制成模仿大海波濤聲的道具等。看到這些作業,教師問學生:“你們為什么會選擇這個材料,有什么意義嗎?”“大海是廣闊的,要贊美它。”“海浪的聲音是嘩啦啦啦,給人特別舒服的感覺,可以用道具來模仿這個聲音?!边@樣,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音樂的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以及搜集的素材來表現對大海的理解,對美的詮釋。
2.激勵性原則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1)通過言行進行激勵
語言激勵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在音樂教學中所取得效果最為明顯的辦法。我們時常會聽到教師這樣說:“你真棒!”“進步很大,繼續努力哦!”雖然是一句句樸實的話語,可是在學生的心里是陣陣的暖流。
(2)通過比賽進行激勵
小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因此在音樂教育中通過比賽進行激勵,更加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通過比賽進行激勵的過程中,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競爭合作的關系,盡可能地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
3.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1)創設情境,提高興趣
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尤為重要。
(2)抽象變具體,加深音樂理解
一部音樂作品所涵蓋的內容有很多,包括作者簡介、代表作品、作品體裁、曲式結構等許多相關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這些都是抽象的,以他們的水平來理解這些知識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些知識的傳授單憑教師的口頭講解往往也是空洞的、枯燥的。而將這些知識制成有畫面、有聲音的教學課件,則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教育應立足于小學生成長的環境,著眼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成長與個性發展,通過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實踐,設計出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釋放。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音樂教學,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學習樂趣。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