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鳳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從“靈活多樣,因材施教”“以情動人,提升境界”“反復誦讀,想象創造”幾個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
關鍵詞:閱讀;想象;情感;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加強閱讀的實效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艱巨任務。
一、靈活多樣,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因文而異、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例如,對于文句優美、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的課文,可以采用“導讀、賞讀、練讀”的教學方式,童話寓言類課文,采用“初讀—熟讀—再讀”的教學模式等,例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草原》一課的教學,文本語言優美,作者筆下的草原景色令人神往,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景色,配以朗讀錄音,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靜態和動態之美,綠毯、駿馬,天空、羊群,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中,體驗草原的遼闊和柔美。
二、以情動人,提升境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予以適當引導,將文學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靈土壤中,設法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感動。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教學,對“壯烈跳崖”環節,教師以悲憤的語調朗讀,再現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提醒學生體會悲壯感人的情境,加上“砸”“帶著”“昂首挺胸”“從懸崖往下跳”的有關動作表演,引導學生體會英雄豪邁的氣概,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教育。學生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從教師的語言中感悟情感,教師要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結合學生特點,合理拓展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
三、反復誦讀,想象創造
小學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魅力,抓住“詩象”,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通過反復吟誦,感受詩情畫意,學生在誦讀詩句的同時,通過聯想和想象,頭腦中形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古詩詞具有美的旋律和節奏,反復誦讀,才能感受文章的情感和韻味,領略詩詞的氣勢和神采,體味文章的音韻美和節奏感。誦讀是古詩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多種形式吟誦,體會詩歌的意韻,大膽想象創造,提升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形成思維體系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在整體學科知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要關注文體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李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