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麗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求小學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聽說技能為主要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英語語感為主要目標,讓學生會用語言表達思想、做事情,并能在聽、說、玩、演等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二級目標要求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英語故事就是落實以上課程目標的很好的平臺之一,通過“雙語故事大賽”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活動中運用英語,促進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鞏固和提高。
為此,我和幾位英語教師在我校開展了以“I can speak”為主題的雙語故事大賽活動,學生在我“行”我“秀”中“享受快樂英語”。現將我們的活動流程和意義闡述如下。
第一階段:籌備宣傳
首先我們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為使每一個學生都了解活動的內容和意義,我們在學校門口懸掛了英語標語橫幅,張貼了海報,在學校廣播站創設英語之聲專欄節目……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渲染了活動氣氛,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的興趣和熱情,營造了濃厚的學習英語的氛圍。
第二階段:班級海選
這個階段主要由英語教師指導,班主任協助開展。要求班級內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個故事,在課下自己練習,然后利用英語課或者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海選。評委有教師,也有同學們推選的班級內英語能力較高的或者高年級的同學。在兩周的時間里,學生選作品、練習、海選……忙得不亦樂乎,一下子把他們學習英語、練習口語的熱情調動了起來。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和展示是我們活動的最根本目的和意義。
在班級海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選材不對,所表演的并不是故事,而是笑話或者是課外學習的一段課文。為此,我們及時調整,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建議學生可以選擇教材后面的故事或者其他熟悉簡單的故事,鼓勵學生自己編寫英語故事。
第三階段:學校選拔
通過第一階段的海選,每個班級推選出5名表現突出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選拔賽。
我們制訂的評分標準如下:
1.故事內容(3分):要求內容健康、完整,富有童趣,格調積極向上。
2.語言表達(3分):要求脫稿,聲音響亮,口語標準,語速適當,表達流暢。
3.形象風度(2分):要求衣著整潔,儀態大方,舉止自然,精神面貌良好。
4.其他(2分):時間不超過3分鐘,現場感染力強,整體效果好,背景音樂恰當,參賽者的綜合素質好。
總分為10分,由裁判教師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得出平均分。分低、中、高三個組分別進行評獎。各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9名。每個選手的精彩表演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整個比賽過程還通過學校電視臺向全體學生播放,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了比賽的氛圍。同時,我們還聘請了外籍家長做嘉賓,當評委,提建議,做指導。整個活動結束后,我們還請他們針對學生在比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提出建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階段:總結表彰
每一個及時、有效的評價是激勵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為此我們進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對在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并讓在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在頒獎典禮上再次進行展示。
通過這次雙語故事比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了學英語、用英語的良好氛圍,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收獲了知識和快樂,體驗了學習英語的成功。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沒有讓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冷卻,我們把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展示活動,融會貫通到學生每天的生活和學習中,讓他們在充滿快樂、興趣和成就感的體會中獲得進步。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師也能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總結,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