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重要理念。它是語文新課程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難點,對我們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新世紀語文改革大潮中,如何促進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呢?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是促進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關鍵!
一、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利用新科技
例如,指導學生利用電視或電腦等新科技,了解國家大事,積累寫作的實際素材。看新聞,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摘抄,并寫出讀后感。同時,讓學生從新聞中留心國內外最新的內容,然后模擬新聞發布會,交流對國家大事的看法。把學生的看法整理成冊,放在教室的學習角。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訓練了自主動腦學習的能力,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了課程資源。
2.培養作文交流能力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寫得好的作文,應及時在班級中進行朗讀并實施物質或精神表揚,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成就感。經過長期的搜集、積累,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善用學習角
設立學習角,將各種學習資料及學生的學習心得集中放在學習角,不僅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還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一個小小的學習角,就是一個世界。學生在學習角中可以自主自由地學習,還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展示在學習角中,供其他學生學習,這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后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甚至
導致產生厭學情緒。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的興趣
之火。”
1.品味書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讓學生沐浴在書香中,有利于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教室的小黑板上可以經常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古詩、勵志良言,學習角擺放各種各樣的書籍,培養學生學習的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本子摘錄好詞好句好段,隨時寫下自己的感
悟,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每學期舉辦定時詩歌朗誦賽或讀書交流會,促進學生多讀書。例如,古詩朗誦比賽,讓學生在朗誦古詩的時候,體會古人的胸懷。
2.交流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學習經驗,勤交流。優秀學生向全體學生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其他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以少帶多,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交流,更有利于學生之間友誼的培養。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學習。
總之,在新世紀語文改革大潮中,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了提升學生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以促進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陳元元.淺析提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