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有很強的可塑性。習慣養成和能力培養都處于最佳時期,更是語言能力開發的最好時段。沒有語言,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教過低年級的老師大多會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說“半截話”“斷句話”“他自知而他人不知的亂話”而感到頭痛,我也一樣,如何改變這一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用心引導,有意識地培養低年級學生說完整話的習慣,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近兩年我在實際工作中把“培養低年級學生說完整話”定為了教科研研究的內容,并針對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情況,做了一些嘗試和努力,有了點滴的收獲。我認為培養低年級學生說完整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立足課堂,靈動引導
1.要扎根基礎教學,靈動引學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認字,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每個生字要多組幾個詞,用以豐富詞匯,并要求他們以詞組為基礎說一句完整話。還要多鼓勵學生組別人沒有組過的詞,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
2.要充分利用教材,深挖資源
一年級的講讀課文,篇篇都很生動、有趣、有點可挖。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第11課《美麗的小路》課文中的三句話:“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這就是很好的語言訓練點,我先讓學生反復把這幾句話讀通,然后再代入感情朗讀。接著我說:“哪個聰明的孩子也能說出這樣的句子?”一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超強,有的孩子說:“我的文具盒不見了。我的文具盒怎么不見了?我一定要把我的文具盒找回來!”還有的孩子進行了擴展說:“我們小組的得分落后了。我們小組的得分怎么落后了?我們一定要把落后的分數趕上來。”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有耐心,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學生就會有提高、有進步。
二、抓住生活契機,不斷強化
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愛“告狀”,很多時候教師就像是一位“法官”,每天都要“審”幾起案子。其實生活就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廣闊課堂。“處理事件”的過程把握好了,也是引導學生完整說話,把話說好的有利契機。例如,一名學生從室外跑進來就說:“老師,他打我了!”于是,我便會接著問:“什么時候打的?”“打哪兒了?”“他為什么要打你?還疼嗎?”引導學生慢慢地把事情說清楚。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既很細心充滿關懷地“審”了“案子”,也培養了學生在說話時的完整性。
三、加大讀書儲備,豐富詞匯
有道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說話訓練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上,在課外也有廣闊的天地。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生活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讓學生有了說完整話的意識之后,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向“小腦袋”中引入源頭活水。讀書與積累十分必要,有了思想內容會促進學生表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