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小學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僅關乎學生的語文成績,更是影響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發展。但是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急需要教師想出有效策略去解決它,幫助學生在閱讀方面有所提高。
一、讓學生愛上閱讀,自由閱讀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提高閱讀水平,首先就得讓學生喜歡上閱讀,但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呢?這又成為一個大問題。
由于小學生是剛接觸語文閱讀,對很多事情無法一下子接受,他們學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就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慢慢閱讀,慢慢學會理解、領悟。此外,閱讀是需要用心和時間去領會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體會、明白其中的真諦和含義。
有些閱讀文章需要給學生留在課后閱讀,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參透書中所要表達的意義。
二、循序漸進,有層次、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懂得循序漸進、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生也不能過于激進、著急。
教師可以在學生剛接觸到閱讀的時候,只要求他們明白文章中所講的主要內容,大致講了什么意思,不再過高要求學生。當學生熟悉了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后,再開始讓學生概括每個段落的主旨意思,慢慢地向劃分段落邁進,直到最后學生能夠正確掌握閱讀文章的主旨,懂得文章所要闡述的大意。
循序漸進、有目的地誘導小學生進行教學閱讀,會使學生逐漸愛上語文,愛上閱讀,最終他們的閱讀水平會有所改善、有所提高,閱讀的方法也會慢慢熟悉。
三、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
閱讀需要大量的積累,知識的儲備不是一兩天看書就可以擴大儲備量的。
研究表明,學生在幼年時候的閱讀會使幼兒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且學生在那個時期的記憶力還是比較強的,早早地涉及語文閱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為了能讓學生更廣泛地閱讀,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和環境。在學校多個地方設置讀書場所,增加各種書籍報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在班級里面成立“書香讀書周”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流切磋,此外還可以進行閱讀比賽,在比賽中獲得進步。
小學語文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學生能力的體現,閱讀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做起,從小就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逐步走向正規化。
參考文獻:
張曉輝.談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的培養[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