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花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效、優化的課堂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我在自己所從教的數學學科中也積極進行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課改嘗試,發現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對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談談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達到優化、高效的。
一、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調動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學具具有感染力,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后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通過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再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事先做好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個角的學具,讓學生觀察、判斷整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當露出一個直角時,學生說是直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鈍角時,學生說是鈍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銳角時,學生說是銳角三角形;但拿出來的卻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這樣就使學生產生懸念,為什么有一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的卻不能確定是什么三角形呢。當學生積極探究這一問題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后,教師接著說,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此時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內在“自我需要”。因此使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學生就會主動學習,興趣盎然參與到獲取知識的全過程,這樣為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力突破難點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人們要想深入了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自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利用教具教學可以把無形的知識化為有形直觀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知識的傳授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能力聯系起來。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學生首次學習,理解困難。因此,教學中,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后,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可讓學生準備土豆或蘿卜,小刀一把,師生一起切。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刀垂直切,得到一個面;再切第二刀得到兩個面,一條棱;切第三刀得到三個面,三條棱,一個定點,依此類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感知,此時對面、棱、頂點的概念已有初步體驗,其感性認識已很豐富,再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安排購物實踐活動,學生有的像模像樣地當起了營業員,有的則是扮演了一個個認真的小顧客。活動中,他們一角一角地數著學具,數到10角,兌成1元,理解了10角是1元,看到10個1元就能意識到是10元,就這樣將抽象的認識與直觀演示聯系起來,學生為自己發現異常興奮,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實踐證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可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使課堂成學生獲取知識、增長能力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