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摘 要:在越來越要求全面發展的今天,全面素質的提升也是新課改要求的事項。要求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還要培養興趣愛好。豎笛是一種簡單、便以攜帶的樂器,音色悠長婉轉,學習起來也較其他樂器簡單易學,為學生打下了樂器學習的基礎,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也受到了學生的喜歡。
關鍵詞:豎笛;音樂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樂器的種類有很多種,豎笛作為其中比較簡單的樂器的一種,走進了小學音樂課堂,被學校廣泛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成為音樂教育中樂器基礎教育的工具。教師在豎笛的教授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吹笛子,還要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背后的情感故事和樂曲的情感表達,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本文主要是講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運用豎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學生的思想素質有一個全面的提升。以下是作者對豎笛教學的一些看法:
一、豎笛教學的意義
音樂方面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在點點滴滴中向學生灌輸音樂欣賞的理念。傳統的音樂課只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一些簡單的歌曲和樂譜,對樂器學生沒有深入的接觸過,而現在的音樂課堂上有了樂器的加入,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認識樂譜,樂譜中音符的種類繁多,每個音符的意思也都不同,現在將豎笛應用到樂譜的學習中,學生就會在實踐中了解每個音符,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產生了熱情。其次,在豎笛的學習中,樂譜的學習不僅僅只包含了對音符的掌握,還要學生對樂譜中音樂節奏進行控制,對于“音值”“音強”“音高”要慢慢地培養才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運用豎笛教學,也會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在豎笛的學習中,為以后學習其他樂器打下基礎,學習起其他吹奏類的樂器也會更加簡單些。最后,音樂的學習也會開發人的大腦,尤其有了樂器的加入,會通過人的耳、手、眼、口等身體器官與左腦相結合,使人腦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豎笛音色悠揚婉轉,經常吹奏會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讓學生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
二、豎笛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會讓人的心情跟著音樂的旋律跌宕
起伏。在豎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層次地、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多參加音樂比賽,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當學生對豎笛的學習產生興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熟悉的歌曲入手,鞏固學生的豎笛吹奏水平。對于吹奏水平的不同,教師要在教學時,分層次進行教學,學得不好的學生可以學些簡單的曲子,對于學得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教一些比較難的曲子,這樣就會使學生在豎笛的學習中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
教師在教學中,盡量教學生一些耳熟能詳的曲子,比如動畫片中的歌曲或者是電視劇中的歌曲,當學生能夠演奏出這些歌曲的
時候,也會增加學生學習豎笛的信心。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相互合作,一對一教學或者幾個學生一組,合奏一首歌曲,這種方式下既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讓學得好的學生帶動學得較差的學生,互相幫助,這樣不僅能讓學得差一點的學生得到進步,也會使學得好的學生吹奏水平得到鞏固。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創作,對于合奏中的多聲部歌曲加入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旁邊也要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三、豎笛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豎笛教學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寫上音符或者一些簡單的樂譜,一點一點地教學生認識樂譜,學生根本就記不住。現在音樂教學中,因為有了豎笛的加入,使學生在吹奏豎笛中學會了識譜,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
2.豎笛教學培養學生的視奏能力
視奏的快慢,對學會一首樂曲的速度有直接影響,對以后其他曲目的演奏也有很大的關系。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對豎笛的演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也會對培養學生的視奏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3.豎笛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雖然豎笛是西方樂器,但是音色的關系,與中國的傳統音樂相結合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教師在豎笛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些中國的傳統樂曲,例如《茉莉花》的《送別》,讓學生在演奏中體會愛國精神,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人文素養。
四、豎笛教學的成果展望
通過對豎笛的運用,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了改善,也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對于音樂有了更深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豎笛的學習中提高了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為學生以后學習其他樂器和學習更深的音樂知識打下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慧.發揮豎笛作用,提高學生音樂素質[J].小學教學研究,2012.
[2]韋建斌.豎笛演奏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09).
[3]文浩.中學豎笛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