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寧
2014年的金秋十月,真是一個碩果累累、豐收的好季節。感謝西鄉街道辦的各位領導及徑貝小學的各位領導,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參加了北京師范大學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培訓。通過本次的培訓,使我對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有了新的理解,對我這個小學語文老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好的教學方法,更新穎的教學手段。
在這短暫的一周,我們聆聽了不同專家獨到的經驗講座,學習了與教師當前工作實際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理論,接受了不同教學的指導,不同風格的講座,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讓我的思想如沐春風,感受深刻。
一、思想經歷了“洗禮”,認識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訓,內容豐富,案例生動,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北師大的張國龍教授所講的《關于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和盛魯杰教授所講的《快樂地教、快樂地學》使我印象非常深刻,講授中列舉了許多鮮明的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散發著兩位教授特別是對學生的學與心情的引領的獨到見解,讓人思考深入,震撼,對人影響深刻。張教授所說寫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多么艱難的一件事,要是指導的到位就是給學生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至于盛教授所說的,只有教師在課堂中快樂地講,學生才會學得更快樂。這些精彩的見解,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不斷讓我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讓我從理論與實踐的高度,去深入思考如何去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
二、視野得到了開闊,豐富了知識
此次培訓聆聽了張國龍教授的《關于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劉勇教授的《文化是最后的底牌》、陳曉波教授的《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研究》、卜師霞教授的《漢字構形與字理教學》、康麗教授的《文化自覺民俗傳統的再認知》、盛魯杰教授的《快樂地教、快樂地學》等講座,專家對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教育學生要看有用的書籍、如何善待優差生、如何設計單元排版教學、漢字和字理的講解、認知民俗文化、讓學生在課上不要痛苦的學,要快樂地學、在授課中要滲透文本的情感分析等,從以上教授對課堂的有效性的闡述讓我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千變萬化,學生個性千差萬別,時代發展對人的要求又日新月異。讓我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文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
作為語文教師,我想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更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和修煉,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
首先,我要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讓自己不再淺薄。
其次,要開闊自身的知識視野,讓自己不再閉塞。
最后,要陶冶我自身的道德情感,今后在教學中不再簡單粗俗。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專家曾提出的“一個教師的十二項修煉”:修煉自己的聲音,讓他引人入勝;修煉自己的語言,讓他妙趣橫生;修煉自己的眼睛,讓他傳神豐富;修煉自己的表情,讓他神采飛揚;修煉自己的行為,讓他規范專業;修煉自己的學識,讓他猶如泉涌;修煉自己的脾氣,讓他逗人喜愛;修煉自己的個性,讓他鮮明唯美;修煉自己的心靈,讓他平和美麗;修煉自己的氣質,讓他超凡脫俗;修煉自己的靈魂,讓他崇尚圣潔;修煉自己的人生,讓他陽光幸福。
總之,這次的培訓和學習,充滿了教育智慧,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語文的熱情和信心,促使我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