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陸君
作為一名鄉村女教師,面對遠離城市的喧囂,日復一日地在寧靜孤僻的鄉村中度過我的每一天,慢慢的,起初的新鮮感被職業倦怠的情緒所代替,直到有一件事的發生。
在學習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時,有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動手制作菜單,設計者是想通過該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講明之后,學生開始動手設計起來,用鉛筆畫草稿,用蠟筆涂顏色,那架勢好不認真。看到這些,我被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所深深感染的同時,也為自己從前在心中劃分“好學生”“壞學生”的愚蠢想法而慚愧。學生利用所做的菜單,興致勃勃地練習對話,一組又一組,中間不曾斷過,為了留住這一精彩時刻,于是我說:“把這些菜單都收上來吧,我好留作紀念,以后我看到它們就會想起你們。”學生都默不作聲,那一刻教室里很安靜。直到下午,我的同事問我:“聽說你要調走了?”我一聽真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反問她:“我都沒聽說,你怎么知道?”她略帶責備地告訴我:“我侄女中午都沒吃飯,回來就哭,說你要走了。”此時,我才想起同學們異樣的目光,和自己所說的讓人誤解的話。那一刻心中忽然涌上一股莫名的感動,原來學生是這樣離不開我,我還是這樣有價值的人。我的價值何在?
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知識改變命運,要想讓農村學生走出去,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學習是主要途徑之一。而教師就是主要引領人之一,除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還要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厭學者時,我們常常不知所措,把學生成績歸結為他們自身問題——不學習,此時我們除了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外,還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活動中感受做人真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增加其自身素養,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各種文藝形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釋放對父母恩情的表白,還在歌詞中明白了父母的不易。課后,我還要求學生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通過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愛。
從教路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考驗我們的決心是否堅定。只要心中有愛,心中有一盞不滅的明燈,我就不會迷失方向,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學生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