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飛速發展,從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網絡通訊技術的興起,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有了巨大的沖擊。隨著教學信息量的增加、教學形象化的要求、教學資源的共享,催生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促進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對知識的傳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比較明顯,除了表達生動活潑之外,還很直觀,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把學生所學的知識體系通過色、聲、光、動畫、圖像等,以視頻、音頻的形式有效地表現出來,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啟迪學生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教學課文《頤和園》時,先通過學生對自己喜愛的景區投票,調動學習氛圍,再打開頤和園的導游圖,通過真實情境的展現,并配上飽含深情的朗讀,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語言的魅力中更直觀形象地去感受,充分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二、有效增加師生的互動性
通過投票、回答老師的提問,增強了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讓老師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學生的上課狀態,同時解決了在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互動,讓學生感覺在教學內容上有了新穎性與趣味性,不受時空限制,拓展了他們的學習思維與想象力,并且擴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節省課時。
三、有效促進了教學效率
一個成功的導入將學生的視野、好奇心輕松地進入到了學習狀態。整堂課程,由學生自我預習,對所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過視頻、背景音樂、逼真的畫面、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在驚嘆中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與享譽世界的歷史珍貴文物,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在課文中遇到難以用言語明確闡述的情境時,都可有效地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眼前。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很明顯,但也存在些許弊端。
1.教學內容雜、信息量過大
語文教學講究“精”而非“廣”,對于班上六十多名接受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來講,是否能夠跟得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同時電腦資料很容易拷貝和粘貼,偶爾也會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多媒體做得再炫目,如果超出學生接受的范圍,也是得不償失的。
2.考驗學生的自覺性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和文字學科,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由于課件信息量大,有時只顧播放幻燈片,容易忽略學生的上課狀態。小學生自我約束行為還有待提高,如果幻燈片過于精彩,學生只顧關注多媒體,而忽略了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所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