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才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開創課堂教學新模式已成為當今教學領域的新熱點。小學語文教師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計算機來輔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話題。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
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對某種情境感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更加活躍,求知欲望也更加強烈。作為教師,課堂的首要任務是要讓你的學生進入到創設的情境之中。語文作為綜合性極強的一門學科,更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再現課文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如,我在教學二年級《識字2》時,我從網上下載了天安門城樓、金水橋等相關圖片以及《開國大典》的視頻,學生很快從中感受國慶大典的壯觀,更直觀形象地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愛國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
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視野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培養他們去閱讀課外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主動去探究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尤其在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面更狹窄,只有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最大限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如教學《云房子》一文時,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平臺,讓學生了解有關氣象的知識。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自己也通過網絡了解了各種有關氣象的信息。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主動探究能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的問題。如:要讓學生制作有關氣象知識的電腦小報,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網上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修改等等,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從中培養了學生收集、選擇、處理信息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教學了《云房子》《夕陽真美》等課文后,我讓學生寫一篇云彩的童話故事,讓學生網上收集相關方面的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把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的輔助功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