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玲
“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現代觀念,這一觀念在現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實際上已超出了人的生理上的健康水平和人的智力學識水平。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使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是我們每位教師所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利用課堂教學和授課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點滴之中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克服心理障礙,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研究學生心理,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愉快和輕松的心情,有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而愉快的課堂氣氛主要來自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因喜歡這位教師而愛聽他的課。在我的課上沒有好壞、優差之分,每位學生都是平等的,每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權利。教師不應評判回答的結果,只需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肯定,讓每一位學生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理。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保持一種和諧、民主的關系,能夠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心態,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這也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二、利用授課內容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在我們所講授的內容中,有許多課的內容與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正確對待批評和表揚》《說話做事要誠實》《培養堅強的意志》《青春期教育》等。在這些課的講授中,一方面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克服自己存在的問題,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從而提高心理健康素質。
例如,在五年級的“健康教育”課中,有一課《克服膽怯、培養勇敢精神》的內容。由于膽怯過分,可導致驚恐、焦慮、緊張和整體行為出現異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無措。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情緒狀態,勢必影響學習,形成畸形的心理。因此,我在講授完膽怯形成的原因后,重點放在如何克服這一問題上。
1.用橫向對比,再加以鼓勵
讓學生在一種橫向的比較過程中,有效發現自己的優點,喚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識,逐漸清除膽怯心理。在講授中我列舉了一些中外名人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與自身存在的缺點,又講了老師在學生時代也考過低分的事情,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通過對比,學生發現自己還是很優秀的,這時,老師再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也增強了克服膽怯的勇氣。
2.才藝展示,優點放大
在這節課上,我用了兩課時。其中一節是讓學生找自己的優點,再讓學生上臺進行才藝展示,充分表現自己。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長處,而且還會突破因缺點和失敗困擾所形成的膽怯心理。
當然,小學生膽怯心理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許一節課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通過課后學生的反映,這節課對他們克服膽怯、增強自信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中小學生存在著諸多的心理問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使他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從而愉快地學習和生活,做一個各方面都健康、健全的人。這是我們作為教師所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學校素質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然,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有效途徑,但也不是唯一的途徑。
參考文獻:
陳利虎,馬洪濤.談心理健康教育與“減負”[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