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娜
2013年是我接任新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的開始。 一年級新生入校,一切從頭開始,面對天真的孩子,有時真是無從下手。作為班主任,我俯下身,走到學生身邊,主動親近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讓學生愿意跟我交流。但令我頭疼的是班級有位出了名的“小淘氣”。這個“小淘氣”平時就比較好動,幾個科任老師也反映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不穩定;我觀察了幾天,發現他不但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下也是異常“活躍”。我批評了他幾次,可沒多大效果。發現這樣不行,我及時向有經驗教師請教,及時轉變方法,又悄悄地觀察他在校的其它方面的表現,經過觀察我發現這位同學很羨慕體委每天都能帶隊,自己也特想當體委。了解之后,我利用他最后一節積極回答問題的機會臨時任命他當了一次體委,這下把他美壞了,大聲喊口令,同學們也積極配合他,那天出樓隊伍特別整齊。我抓住時機,尋找他的閃光點經常鼓勵他,累計后獎勵他當體委的機會,并積極與其家長溝通,建議他的家長應該如何關愛、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同時,讓他在課堂上給同學們當小老師,在運動會中參加短跑及接力活動,還當眾表揚他,樹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改掉了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老師和同學們都對他的改變感到很高興。
案例反思:
一、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對于班級的“小淘氣”們,不要總是惡語相向,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為班主任要努力尋找并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班主任應該主動親近他們,了解他們,投其所好,給“小淘氣”們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平臺,用表揚代替懲罰,用機會代替責罵,用鼓勵代替批評,強化優點,讓“小淘氣”們也愿意改變自己,就這樣每天進步一小步,堅持下去就是一大步。
二、因材施教
每一個后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及其后進的原因,從學生自身及家庭入手,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與學生談心,與他交朋友,讓他認識錯誤,并尋找機會改正錯誤;找出他感興趣的事去激勵他,然后引導并激勵他努力學習,慢慢轉化,同時利用家校合作,達到雙管齊下。
三、信心的培養
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顆赤誠的愛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相信班級的“小淘氣”同樣具有良好的本質,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經常鼓勵、幫助、督促他們,讓他們逐漸增強自信心。通過尋找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做文章,學生們總是一表揚就高興,連續幾次善意的謊言,“小淘氣們”也會有所改變,這時我們不失時機地再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幫助別人,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自信心,學習興趣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責任編輯 劉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