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佳祺 關曉麗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環境惡劣、就業結構性問題凸顯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為緩解就業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力求以創業帶動就業。[1]然而,現如今仍存在著高校大學生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創業經驗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諸多問題。因此,如何避免盲目創業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已經成為教育理論界和創業實踐領域廣泛關注的課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保障、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需求,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勇于投身創業實踐的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2]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則將創新創業教育擺在了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戰略位置,視為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重要舉措。[3]為此,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針對性強的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然而,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并不完善,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第一,我國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創新創業教育被邊緣化;第二,雖然我國眾多高校嘗試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卻多為結構松散的選修課,難以形成體系;第三,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學術研究仍為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化。基于此,借鑒發達國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寶貴經驗,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審視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意義重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中的多案例研究,基于以下兩點原因:第一,多案例研究是管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4]包含了一整套完整的分析設計過程,適合于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5]與本文研究目的相契合;第二,較多的案例樣本避免了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更具有普遍性,結果更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6]之所以選取美國、英國和日本作為研究對象基于以下兩點原因:第一,美國、英國和日本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較為健全的國家,創新創業教育網絡較為完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7][8]第二,美國、英國和日本開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具特色,被理論學界公認為北美、西歐和亞洲范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9]
為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三角測量法,[10]主要從以下三個來源收集數據:(1)國內權威期刊已發表的關于美國、英國和日本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論文;(2)國內外關于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專著;(3)各大主流媒體披露的信息。通過對與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相關資料的收集,試從演進歷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教學過程和資金體系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問題的界定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演進歷程主要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經歷了從被邊緣化到正規化,最終形成了完備教育體系的過程。[11]美國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40年代末,第一門創業課程《新創企業管理》的開設,開創了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紀元;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創業本科、MBA專業的正式設立使得美國創新創業教育走向了規范化道路,創業課程被設定為商學院必修課,使得一度被視為邊緣化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步入了正軌;步入21世紀之后,美國創新創業教育呈現了“井噴式”增長。現如今近2000個院校、2200多門課程,200多個基金項目致力于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工作,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演進歷程同樣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經歷了從萌芽期到快速發展期,最終到成熟期的過程。[12]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斯大林大學首先啟動大學生創業項目,隨后8所國內高校實施創新創業項目試點計劃;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迪爾英報告》的發表表明政府開始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從政策上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奠定了基礎;同樣,步入21世紀之后,創業中心的設立并逐步發展為官方化的全國組織,創業基金的啟動以及官方組織創業委員會的成立使得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趨于多元化發展。
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演進歷程同樣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階段,經歷了從自發性到制度化,最終形成規模化的過程。[13]同英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類似,日本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此時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由各大高校自發組織,通過開辦創業講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業能力;90年代,隨著創業見習制度的正式創立,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創業工作提供了幫助;21世紀以來,日本創新創業教育得以正規化,約250所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具有體系性強、種類繁多、注重實踐的特點。在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美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強調創業意識類課程、創業素質類課程、創業知識類課程和創業實踐類課程四輪驅動,致力于打造“產學研思”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課程種類方面,美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各大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達2000余種,品類繁多,可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差異化需求。[14]在實踐教學方面,美國采用了“實踐先行,理論支撐”的模式,課程設置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具有機會導向、實踐性強、內容多樣的特點。在機會導向方面,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對機會的識別和把握能力,強化善于把握創業機會的意識。在實踐性方面,英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主要是圍繞新創業企業管理問題和成熟企業創業初期典型案例展開,強調通過實戰分析,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課程內容方面,英國創業課程可以分為“為創業”,即以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為主的課程以及“關于創業”在其他相關學科中融入創業知識以及實用技巧的課程。[15]
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具有體系性強、層次分明、實踐導向的特點。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方面,日本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由基礎科目系列、拓展科目系列和實踐科目系列組成,每個系列又由若干種課程構成,具有較強的體系性。[16]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層次方面,日本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設置采用三位一體、層層遞進的策略,依照課程難度由淺入深,從普及性講座水平到俱樂部科研探討水平,再到創業孵化研究水平。在實踐導向方面,日本極其注重課程的實踐性,尤其注重對成功創業者的案例分析,剖析成功創業企業的經驗。
綜上,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情況比較分析如表2所示。
美國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選拔與培訓十分重視。在師資選聘方面,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鼓勵和選派專職教師從事創新創業科研工作,為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師提供資金支持;第二,面向社會選聘創業經驗豐富同時具備學術背景的企業家、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客座教授的身份,進行創新創業知識的講授。[17]在師資培訓方面,美國高校普遍采用“專職教師+企業人士”配對方法,要求每位教授必須帶一位企業家參與創業師資研習班、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以及案例示范教學會,通過交流科研成果和創業經驗,使得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有機結合,有效地提升了師資水平。
英國高校同樣具有一支業務能力強、分工明確的教師隊伍。在師資選聘方面,英國非常注重“專才專用”。選拔學術造詣較高的教師從事理論導向課程講授和科研工作,選拔有管理經驗或創業經驗的教師、企業有經驗的專家、成功人士根據自身優勢,從事實踐導向課程講授。在師資培訓方面,英國高等學院和美國考夫曼基金會成立的“國際創業者項目”為英國高校教師提供培訓支持,提升了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十分注重實踐性。在師資選聘方面,日本創新創業師資主要來源于企業,各高校以聘任的形式選聘兼職創業教師,注重創業教師的實踐經歷。專職教師相對較少,主要致力于創業教育科研工作。在師資培訓方面,日本高校普遍采用交流會或座談會的形式,通過頭腦風暴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集中討論,通過相互學習的方式使得創業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綜上,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情況比較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情況比較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創業課堂培訓和創業項目實訓兩種教學模式構成。[18]創業課堂培訓是指高校學生通過接受專業化的培訓課程教育,參與創新創業理論研討,以傳統的授課模式講授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和創新創業理論前沿動態。在創業課堂培訓中,創業教育中心從戰略層面制定創業課程計劃,組織召開創業家長會、創業研究會,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創業項目實訓是指鼓勵高校學生發散思維,形成初始創業想法,通過創業導師論證項目的合理性,跟蹤指導,學校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定期對創業狀況進行評估。
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創業課堂培訓和課外創業活動兩種模式構成。創業課堂培訓模式與美國基本相同,但英國更注重跨學科交叉培訓,將創業教育融合到其他各門課程中。[19]課外創業教育活動主要指英國獨特的“創業模塊”,創業模塊是指學校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組建公司進行實體創業,英國高校組織教師聯盟進行監督,通過實戰演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創業課堂培訓和創業道場活動兩種模式組成。創業課堂培訓與美國和英國模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贅述。“創業道場”活動是由東京大學發起,包括創業計劃競賽、創業知識巡講和創業訪談在內的一系列活動,通過創業競賽的模式模擬創業過程,論證創業項目合理性,培養競爭的意識。[20]

表4 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比較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獲得了聯邦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政府與社會“雙輪驅動”的資金幫扶體系。[21]聯邦政府大力推行“小企業助力美國行”的理念,通過各種政策法規并進行資金撥款鼓勵高校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用于開發創業教育課程、獎勵投身創業活動的優秀學子。資金另一大重要來源是企業捐助,美國國內企業通過捐助資金,建立創業基金,贊助創業課外活動,資助從事創新創業研究科研人員等。
與美國不同,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形成了“官方化”特點的資金支持體系。[22]英國政府設立的創業基金名目眾多,依托基金會、網站、企業等組織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同時英國政府設立科學創業中心和創業委員會,監督、發放創業基金,保證資金發放過程公平、公正。
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金主要有政府和金融機構兩大來源,金融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具有“金融特色”的資金幫扶體系。[23]日本政府財政撥款支持創業公共教育信息平臺建設和高校創業教室基礎設施建設。日本金融機構則通過成立基金,進行股本運作,支持創新創業科研工作、獎勵優秀學子,贊助“創業道場”活動。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演進歷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國家都經歷了一個從被邊緣化到逐漸被重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國高校普遍采用“由點帶面、逐步擴散”的形式,即由一個或幾個高校率先發起,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啟動相關創業項目、舉辦相關講座等形式,形成一定規模,隨后在各國國內推廣,進而形成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開展初期處境艱難,但隨著少部分“敢于吃螃蟹”的高校不斷摸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積累相關經驗,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做出一定成績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便會紛紛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去,形成集聚效應。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國家的課程設置均體現了課程體系性強、課程內容趨于多元化以及注重實踐的特點。對于課程體系性而言,無論是美國的“四輪驅動”體系,還是英國的“為創業”和“關于創業”并駕齊驅,或是日本的“三位一體”體系(具體內容詳見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部分),均涉及到了理論、科研、實踐等方方面面,層次清晰、系統性強。對于課程內容而言,多元化是三個國家課程設置的共性,三個國家的高校開設了品類繁多的課程,涵蓋了公共必修課程、專業主干課程以及公共選修課程,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對于課程實踐性而言,各國均秉承“學創業是為了去創業”的理念,通過實訓項目、實踐課程、校企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實戰演練。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配置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無論采取何種形式,三個國家的師資隊伍主要由專職教師和有企業工作經歷或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構成,但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之間的分工略有差異。這種配置方式已經成為了當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選聘的主流方式,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即專職教師理論功底深厚,可以從事科研工作或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兼職教師社會經歷豐富,可以結合實踐,講授創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兩者之間優勢互補。同時,各國對于創新創業教師培訓主要采用交流會的方式,通過座談、交流、研討,以自由而寬松的方式提出問題,進行思考,教學相長。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各國開展的教學活動名稱不同,但基本可以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訓練兩類。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各國高校注重對創新創業課程脈絡的梳理及體系的構建,增強學生的理論深度,提升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對于課外拓展訓練而言,各國采用諸如創業大賽、創業講座、創業項目實訓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模擬商界的真實情況,促使創業項目成功 “落地”,盡最大可能實現校園與社會“無縫對接”。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來源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各國政府均對創新創業工作給予大力支持,通過頒布一系列政令、法令,并提供財政支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提供資助,對積極從事創業工作的學生提供幫扶等。美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資金一部分來源于社會捐助,通過企業捐款或金融機構設立基金并進行運作,大力支持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基于對美國、英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本文發現三個國家的寶貴經驗對我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工作具有有益的啟示,具體如下:
美國、英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較為健全,系統性和層次性較強,且課程種類十分豐富,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啟示是:首先,注重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在原有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基礎上,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充分挖掘專業教育創新創業內生資源,實現二者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在創新創業課堂上體現專業性強的優勢,在專業課課堂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力求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有機結合,打造內容豐富、系統性強、優勢互補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其次,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層次性。針對各專業學生開設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形成創業教育知識普及的公共必修課、創業教育專業知識提升的專業主干課以及培養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興趣的公共選修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錄制視頻公開課,供有興趣的同學在線觀看,節省時間,節約課程成本;最后,注重創新創業課程種類的多元性。個體創業層次千差萬別,創業課程種類也應該有所差異。根據創業金字塔結構,創業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個體創造性就業、創辦小型企業以及創辦大型企業。[24]對于個體創造性就業而言,高校應該側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發展意識、創造意識和團隊意識,錘煉學生的責任感、恒心以及毅力等必需的意志品質。對于創辦小型企業層次而言,高校應該側重對激發創業動機、創業機會識別、自我管控能力以及初步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對于創辦大型企業層次而言,在前兩層基礎上開設與領導力相關的培訓。
美國、英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配置較為科學,采用“專業教師+兼職教師”的模式,且對教師培訓的形式較為靈活,這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啟示是:首先,結合中國高校實際情況,實現創新創業教師的科學配置。高校應該注重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一支多元化的教師團隊,借鑒并發展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教師配置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3+1”教師選配體系,即思政工作者、商科專業教師、其他學科教師以及兼職企業人士共同組成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具體而言,思政工作者熟悉學生動態,了解學生所需,商科專業教師能夠提供理論支持,其他學科專業教師能促進創業知識與其他學科交叉互動,同時企業人士的社會經歷能夠加強課程的實踐性;其次,加大對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在中國起步較晚,專職創新創業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與美國、英國和日本對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模式不同,中國創新創業教師理論積淀不足,經驗欠缺,對其培訓工作應給予重視,理論知識、授課方法與企業實踐三類培訓缺一不可。具體而言,理論知識培訓即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情況、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的培訓,打造一支專家型和學者型教師團隊;授課方法培訓提倡啟發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模式;企業實踐培訓是指開展“創新創業教師進企業”的活動,與企業成功人士進行會談,了解企業初創過程,增強創業課程的實踐性。
美國、英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較為靈活,以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注重多種課外拓展訓練共同發展,并十分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這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啟示是:首先,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注重開發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實現以課堂教學為主要載體,創業大賽、創業實訓項目多維互動的新型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模式。具體而言,第一,注重課堂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第二,以團中央主辦的“挑戰杯”為樣板,舉辦各種類型的創業大賽,并注重項目的可行性,提升創新能力。第三,開展創業實訓項目立項工作,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實體創業;其次,注重創新創業教學的實踐性,始終堅持“學創業是為了去創業”的指導思想。第一,在開展課堂教育時,要加大案例分析的比重,通過真實的案例進行對知識的講授。第二,在開展創業大賽時,側重點不在于對項目科技含量、專利的評估,而是在于論證項目的前景和可行性,確保獲獎的項目能夠落地。第三,定期對創業實訓項目進行評估,監督項目推進進度,給予適當指導,使學生在立項活動中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美國、英國和日本創新創業教育資金來源比較廣泛,政府和社會團體對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提供了資金支持,這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啟示是:首先,從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府應該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提供政策支持,更要通過財政撥款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扶持力度。第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資金發放體系。通過對各高校創業工作評估,有區別地發放扶持資金,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第二,設立監督機構,保障發放工作公開透明,確保高校專款專用。第三,不僅要注重對創業孵化園硬件設施的建設,同時要注重對優秀創業教師和對優秀創業學子獎勵工作,通過媒體的力量宣傳創業正能量,形成全社會的共鳴;其次,從社會的角度而言,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支持,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第一,鼓勵企業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通過命名孵化園、贊助創業大賽、與高校形成互助對子等形式資助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第二,金融機構設立創業基金。通過股本市場的科學運作,盈余部分支持創新創業工作,對在創新創業教育科研及教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以及自主創業的優秀青年學子給予資金獎勵。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EB/OL].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5/14/conten t_106591602.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tmlfiles/moe/hs3265/201412/xxgk_180810.html.
[4]李平,曹仰鋒.案例研究方法:理論與范例——凱瑟琳·艾森哈特論文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Yin.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2.
[6]Herriott R E,Firestone W A.Multisite qualitative policy research:Optimizing description and generalizability[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3,(2).
[7]Hsi-chi Hsiao.I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vailable for graduates[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15).
[8]Clement, Igboanugo, Ashiedu.Contextu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2012,(3).
[9]Ollila, Williams, Karen.The venture creation approach:integrating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incubation at the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
[10]Miles M B,Huberman 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4.
[11][21]Nnditsheni J, Muofhe, Willem F.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role models’ influence on career choice[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1,(1).
[12]Damien.Desirable organizationalmasculinities: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ialism in schools of construction in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13,(6).
[13][23]張昊民,陳虹,馬君.日本創業教育的演進、經典案例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2,(11).
[14]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美國創業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15][22]孫珂.21世紀英國大學的創業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
[16]李志永.日本高校創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17]孟祥霞,黃文軍.美國創業教育發展及其對我國創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
[18]Muofhe, Nnditsheni J.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role models’influence on career choice:original research[J].SA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1,(1).
[19]牛長松.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20]陳瑞英,顧征.新世紀日本高校的創業教育:現狀與課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4]張琳琳,張桂春.美國創業教育實施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1).